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给人们带来的压力逐渐增大,患病人数也逐年增多,该病患病率一般女性高于男性。它的涉及范围较大,涵盖了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各系统功能失调的多种症状,大部分是由于心理压力长期过大,精神高度紧张抑或是精神受到刺激之后所出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在机体部分生理功能出现暂时性的失调性改变而组织结构上并没出现相关的病理改变。
目前,本病在临床上缺乏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异常,内科经常按照精神病、抑郁症等使用一些抗精神病类药物进行治疗,其结果是不仅疗效不好,而且非常容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同时,在治疗中,增加药物剂量的过程也对患者自身的机体功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王世龙医师认为,本病的关键在于及早地采取治疗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要想“治本”,最终需要让患者放下心理包袱,积极配合治疗,在使全身气血阴阳得到调节、脏腑功能得到平衡后,逐渐使处于病理性及亢奋状态的交感神经恢复到一定的正常水平方可。即只有从根本上统筹调节了交感神经的平衡状态,才能找到植物神经紊乱的有效治疗方案。
植物神经紊乱案例介绍
刘××,女,61岁。年06月22日初诊。主诉:烦躁、焦虑、紧张心慌。无病史,1年前因入睡困难规律服用阿普唑仑。现症见:情绪不稳,敏感多疑,易紧张焦虑,不喜人多之地,偶有恐惧感,心慌,自觉浑身难受,周身乏力,反应迟钝;常感口干口渴,喜饮,纳眠差,二便可;舌赤红,有瘀点,苔白,脉弦。辅助检查:三大常规、门诊生化、心电图、颅脑CT、颈部多普勒超声以及内分泌六项等诸多检查均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郁证,心肾阴虚证。西医诊断:植物神经紊乱。经王世龙医师采用安神清脑方剂一对一辩证治疗后,患者情绪明显好转,心慌次数减少。1周期后复诊,患者家属述,心慌、恐惧等情况有明显改善,睡眠时间延长,睡眠质量提高,后又于2个周期后进行巩固治疗,至今未见明显紧张不适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zlff/9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