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视角下的《人性》
——心理治疗学术专著连载(25)
《人性》
作者:忻志鹏
编者:张信
第三部分治幻听的三导疗法基本原理
三导疗法既来自本人临床实践的体会总结上升为系统的理论;也借鉴于其他医生、专家、学者的学说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继承于本人在年由上海市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找回失落的记忆》(心理咨询札记)的进一步上升;在该书出版后,大量的幻听患者找到了笔者的求助,这些患者大多先由精神科诊治,后来看到笔者的成功案例和文章理念,转而找到了笔者诊治;从而笔者才开始在精神病领域的救助和研究。
该书——《找回失落的记忆》——的前言中说:
在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中,心理因素越来越凸现出其重要的地位,21世纪应该是心理医学领衔唱主角的时代。
本书的内容似乎全是心理问题,但有些可能还是社会问题。尤其是诸如“性”之类的问题,好像与医学无关;有些初看纯粹是社会问题,几乎与医学“不搭界”,但仔细思量,社会和心理问题实际上与健康密不可分。当今时代与社会的急剧变化,每时每刻都会造成相当层面、不同人群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势必会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这就是医学问题了。狭义地说,是心理医学问题,广义上来看就是医学问题。
医生是正儿八经的西医科班——医学本科出身,从事西医临床至今已近70年。只是近二、三十年来,亲身实践并感受到心理问题在医学上的地位与日俱“升”,不研究和解决好心理健康与卫生的问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卫生保障水平,疾病的防治与研究,乃至于临床医学的发展,都会举步维艰,甚至于“寸步难行”。如果能从心理卫生角度着手,就能起到“牵牛鼻子”的作用,好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就是近十几年来,医生专攻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最后形成自己的“心理医学”概念、思想、观点的由来。
本书的重点是介绍心理与健康的问题,有些虽然纯属社会问题,但最后也会与医学相关连,这也就是当今医学模式转换及其新模式的特点。当今医学模式已不再是纯粹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新医学模式特别重视“人本位”的观念。所以,当代医学如果不去关心一下心理学、社会学的发展,不去关心一下心理问题、社会问题对健康的影响,尤其是不去树立和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医学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就不仅仅是一个完整的医学学科的设置问题,恐怕连能不能当一个医生、能不能当好一个医生,都要打上一个问号。为此,医生专门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一个专门讨论这一医学领域问题的主页,本书就是这一研究与实践的组成部分之一。
本书所载录的内容,是从数千例心理咨询者中,对那些心理障碍/或疾患比较典型、心理治疗较为成功、资料比较完整而被挑选出来的案例改写而成。根据患者的咨询方式,将这些案例按门诊咨询、网上咨询两种类型进行编排。前者的医患对话,是先经过记录,后予以整理,并修饰成文;后者的咨询语言,基本上是通信或E-mail的原文。
在每一案例治疗过程的介绍中,主要通过咨询双方的对话、咨询者的日记摘抄,以及心理咨询分析和处理方法等三种方式(分别借助于文本文字的字体变化和加框、线条的方式予以区别),记录了医生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与技巧,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最后产生治疗和康复效应的全部过程。其中,既可以看到咨询者的心路历程、轨迹变化,也可以了解心理医生的思路、方法,以及如何帮助解决和解开咨询者困扰的心结。每一案例治疗内容中还包含有心理学常识的讲解和介绍。
因此,为有类似心理症结的读者(包括亲朋好友)奉献上这本书,通过阅读和思考,可以引以为鉴,能够正确认知自己或亲友心理问题症结之所在,自行设法解开自己的“心结”;对于医学界的同道来说,这本书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如果轻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对其技术方法漠不关心,可能会导致您今后工作中种种的“别扭”和不适应。
书中最后一部分附录,其内容主要是根据不同咨询者心中的疑虑、困惑而予以释惑、解困、疏导,并辅以心理学常识讲解的短文。它与贯穿在案例中的心理学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只是片段的常识,后者则有较系统的理论知识或专题知识。
虽然这些案例都作了一些技术上的处理,并进行某些方面的改写,仍难免百密一疏。好在有很多案例是在因特网上公开咨询的;有些实例则是发生在多年之前,时过境迁,创伤的瘢痕也已然磨灭。但无论怎样,他(她)们之被援引,并作为典例来进行剖析,是有积极贡献的。
在此,
医生特向他(她)们致以诚挚的谢忱!
忻志鹏年8月
现在看来,这篇写于十余年前的书稿前言仍有价值,而且又有进一步发展,故仍全文引用于此。
目录:
1,三导疗法原理
①三导疗法基本内容:疏导、指导、引导
②幻想症发病原因:外因、内因、认知歧误
③幻想症主要症状:情绪急躁、焦虑、烦躁、多疑、困惑、无能恶性循环
④三导疗法治疗目的:疏导——安定情绪
指导——纠正岐误
引导——调动内驱力
2,实施步聚:第一步,接近,接触,倾听,获得信任
第二步,对话,交谈,商讨,讨论
第三步,深入心灵,启发,发掘,调动内驱力、潜力,潜能。
第四步,巩固。把心理素质提高一个层次。
3,技术要领:
1,技巧与艺术、
2,爱心与关怀,
3,崇高的医德。
4,守密。
5,发掘天赋人心人性、鼓励,
6,必要时苛责与批评。
4,运用思维科学规律
提升三导疗法。掌握学习思维科学及思维规律,鉴别病态思维和常人思维。从而扭转病态思维,恢复患者常态思维。使患者回归正常人行列。
一、三导疗法原理
幻想症的发病是有原因的:其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以及认知歧误。
幻听是一种心理功能紊乱的疾病。统称可名之为心理症(有些书称之为神经症,但这容易误解和错解,故以心理症命名为好),或简称为“心病”。所谓心病,笔者写过一篇“心病浅说”现引用于下:
心病浅说
·忻志鹏·
什么叫心病?
心病就是病,就是混身不适,情绪不宁:吃不香,睡不安,焦虑抑郁、紧张恐惧、怀疑丛生、思绪万千……;严重者茶饭不思,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现代人的病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生病,是躯体的生病;另一类就是现代大量新出现的心病,是心理功能失调的心理病。
一个健康完整的人,必须包含整体两大部分的健康,即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朱为重要。因为心理是人类最重要的,代表生命的大脑、最高级的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脑死亡就表现生命终结。心理是人体的司令部,指挥人躯体的全部生理功能。
心病就是医学上的心理症(神经症)。心理症可以分好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有:忧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幻听、幻觉、幻想、神经衰弱、癔症等等……。
心病的病因:
有病就有病因,躯体病的病因有细菌、病毒、物理、化学等等;心病的病因来自两方面:
一是外因,是外来的语言、文字、信号、情景、生活变故、社交能力不强、人间关系紧张的刺激、挫折;工作学业压力、紧张;婚姻、恋爱打击、挫折、失败等等等等。
一是内因,是本身个性、性格上的弱点:懦弱、过敏、意志薄弱、内向封闭、心理承受耐力不足、缺乏社会锻炼、患得患失、期望值过高,专注自我中心,脱离实际…。这种性格弱点的人,心理情绪极不稳定,无外因刺激也会无病呻吟,一遇细微的外因刺激,就会情绪失宁;若遇重大挫折,甚至会引起精神崩溃,疾病油生。
外因是重大的,强烈的、或者是突发的,但外因也只是诱因,次因;内因则是根本的主因。
心病的症状:
心病的症状是双重的,有心理上的沉重负担:苦闷烦恼、焦虑忧郁、愁眉百结……;有生理功能的紊乱失调,在循环系统表现有:血压升高、心率加速,心律失常;消化系统表现有:肠胃失调:消化不良,食欲无味、腹胀便秘;内分泌表现:月经失调、阳痿早泄;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由此可见,心病(心理疾病)较之躯体病的危害更深更甚。
躯体病也有心理问题,但随着躯体病治愈,心理也就平静;
心病的生理功能紊乱、躯体不适,虽然也必须治疗解决,但心病不去,生理紊乱的根子不除,药物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治心病必须双管齐下,朱以心理治疗,必需摆在首位。心理问题解决,生理紊乱甚至可以迎刃而解,不治自愈。
心病者所以会生理功能紊乱,是因为心理调控着生理,是因为心理是人体最高司令部,心理领导着生理。
情绪、意志、思维是心理现象的最重要内容。情绪是心理与生理沟通的桥梁(附件1)。情绪中枢在中脑。
直接调配调节全身生理功能的有三条主线:植物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它们的中枢也在中脑的下丘脑以及延脑,与情绪中枢密切相邻。当情绪稍有变化、波动时,就立即波及这三条主线的功能状态。例如情绪的兴奋紧张、立即会引起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甚至紊乱……(附件2)。情绪与内分泌、免疫的关系同样如此。这三条主线的紊乱障碍,就是躯体症状的直接来源,也就是疾病症状表现的主要机理。所以说心理安宁、稳定,生理机能就会旺盛、有力;心理紊乱失常,生理随之障碍、衰退。长期的生理紊乱,必然会导致躯体器质性的形态改变,导致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例如长期高血压的后果,就是动脉硬化,就是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中风的罪魁祸首。细胞的癌变,恶性肿瘤的发生,也与心理情绪的激烈波动导致免疫功能衰退下降有关。所以说心理健康是躯体健康的最重要保证。
心病的诊断与治疗
当代社会是高度脑力劳动的社会,竞争激烈、人间紧张,脑力负荷之弦绷得几近极限,因而这就是近代心理疾患高发、剧增的所以然之故。近代人的伤风感冒肝炎胃炎等炎症性躯体疾病人们比较重视,相对也比较容易诊断、治疗和预防,其方法也比较成熟。但对心理疾患的认识还比较生疏,因而也就不够重视,知识也相对缺乏薄弱,一旦心理疾患发生,常不知其所以然,措手不及、无所适从,治疗更不知从何着手。常常是四处求医、药石乱投,希求药到病除;这种唯药物是重,寄希望于药物,实为误识。心病者,心理不恢复宁静,内因不予以化解,认知不得到提高,偏差不予以纠正,是极难使生理功能提高和恢复的。
所以心病者必须心药医。必须用心理治疗的方法进行医治。
附件一:
情绪是心理与生理的桥梁
情绪是大脑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情绪与机体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情绪能促进食欲、改善睡眠,能使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呼吸循环有力,血压平稳。恶劣的情绪会使人食不甘味、眠不安宁,或垂头丧气,或爆跳如雷。从而头昏胸闷、呼吸不畅、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因此,情绪是心理与生理间的桥梁。
正常有序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宁静、稳重、和谐的心境,这种心境能保持强有力的生理功能。此时机体处在最稳定状态:内分泌活动良好,免疫力强大,植物神经平衡,机体代谢旺盛。
心理与生理通过下丘脑相联系。下丘脑有三条主线;免疫、内分泌和植物神经。所有的情绪活动都会引起下丘脑三条主线的生理反应。爆怒会使交感神经高度紧张兴奋,结果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色苍白、血压上升。悲伤焦虑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吸收不良,躯体消瘦。长期严重的抑郁还会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癌细胞滋生。
威胁现代人健康和寿命的、已从细菌、病毒、理化、生物等外在因子转向紧张、焦虑、急躁等内在的情志失常和心理冲突,以及一切引起这些情绪变化的心理、社会因素。情绪的激烈变化将导致植物神功能紊乱、内分泌活动失调以及免疫力下降,从而发生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电生理紊乱心律失常、冠心病、中风及至癌肿的形成。
修心养性,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将越来越成为养生的重要手段。除了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及挫折,还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脱挫折,战胜挫折,快速恢复一时失常的心理平衡。如能常战常胜,定能健康长寿。
附件二:
什么是植物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
神经是由千万亿个神经细胞发出来的千万根细丝纤维集束而成,名之为神经。大脑是神经细胞集居之地,名之为神经中枢。从中枢发出千万亿根神经分布到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到头部的组织器官者的神经称为脑神经,共有12对,如到眼睛的为视神经,到耳朵的为听神经…。到全身躯体的则称为体神经。体神经根据其功能又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到内脏指挥调控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的神经,则称之为植物神经。所谓自主,意思就是它可以独立自主进行活动,而不受人的意志控制。例如人的心跳、肠胃的的蠕动和分泌,都是独立进行的,而不受意识的干扰。但后来发现并不绝对是那么会事,因而现在已经很少使用自主神经这一名称。
植物神经是专门支配内脏器官活动的神经;它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这一对神经所组成,它有独立的中枢,名为植物神经中枢;这一中枢位于延脑,是三级中枢,受中脑二级中枢的制约;最终都由大脑最高级中枢控制。这一对神经的功能既对立又协调统一;对立表现在交感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肠胃弛缓;迷走则使心跳变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肠胃痉挛;但日常它们是极其协调的,因为有上一级中枢的控制和指挥。所以正常的人,心跳、血压既不快、不高,也不低、不慢,而一旦需要时,例如强体力活动时或遇到紧张意外时,心功能需要加强,血流需要加大,交感的活动就会上升到主要地位,以应付事件的到来作好充分的准备。当事件结束后,交感的张力下降,迷走活动上升,从而恢复平衡。因此在心理活动正常的人,植物神经的功能是非常协调统一的;但如果心理平衡失调,植物神经的功能也就会发生紊乱,而产生一对神经不平衡的各种症状。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是功能性的、一时性的,因为它没有器质性的损害;当心理恢复常态时,植物神经的功能也就随之自然恢复。
当我们初看人的心跳、肠胃的蠕动和分泌时,似乎它们都是自主的,与人的心理活动无关,其实它们内在的关系极其密切,植物神经不仅在组织系统上与大脑密切联系,受大脑的指挥,而且在功能上与情绪、意识、意志更其息息相关。
正常有序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宁静、稳重、和谐的心境,这种心境能保持强有力的生理功能。此时机体处在最稳定状态:内分泌活动良好,免疫力强大,植物神经平衡,机体代谢旺盛。心理与生理通过下丘脑相联系。下丘脑有三条主线;免疫、内分泌和植物神经。所有的情绪活动都会引起下丘脑三条主线的生理反应。爆怒会交感神经高度紧张兴奋,结果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色苍白、血压上升。悲伤焦虑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吸收不良,躯体消瘦。长期严重的抑郁还会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癌细胞滋生。
威胁现代人健康和寿命的、已从细菌、病毒、理化、生物等外在因子转向紧张、焦虑、急躁等内在的情志失常和心理冲突,以及一切引起这些情绪变化的心理、社会因素。情绪的激烈变化将导致植物神功能紊乱、内分泌活动失调以及免疫力下降,从而发生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电生理紊乱心律失常、冠心病、中风及至癌肿的形成。
修心养性,学会自我调控情绪,是医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重要手段,也将越来越成为养生的重要手段。除了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及挫折,还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脱挫折,战胜挫折,块速恢复一时失常的心理平衡。如能常战常胜,定能健康长寿。
植物神经又叫自主神经,是专门支配内脏器官活动的神经;它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一对所组成,它有独立的中枢,名为植物神经中枢;这一中枢位于延脑,是三级中枢,受中脑二级中枢的制约;最终都由大脑最高级中枢控制。这一对神经的功能既对立又协调统一;对立表现在交感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肠胃弛缓,迷走使心跳变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肠胃痉挛;但日常它们是极其协调的,因为有上一级中枢的控制和指挥。所以正常的人,心跳、血压既不快、不高,也不低、不慢,而一旦需要时,例如强体力活动时或遇到紧张意外时,心功能需要加强,血流需要加大,交感的活动就会上升到主要地位,以应付事件的到来作好充分的准备。当事件结束后,交感的张力下降,迷走活动上升,从而恢复平衡。因此在心理活动正常的人,植物神经的功能是非常协调统一的;但如果心理平衡失调,植物神经的功能也就会发生紊乱,而产生一对神经不平衡的各种症状。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是功能性的、一时性的,因为它没有器质性的损害;当心理恢复常态时,植物神经的功能也就随之自然恢复。情绪是大脑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情绪与机体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情绪能促进食欲(因为它能促进肠胃蠕动和分泌功能)、改善睡眠,能使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呼吸循环有力,血压平稳。恶劣的情绪会使人食不甘味(因为它使肠胃功能发生紊乱)、眠不安宁,或垂头丧气,或爆跳如雷。从而头昏胸闷、呼吸不畅、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所以这种症状又被称之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因此,情绪是心理与生理间的桥梁。
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是维持正常植物神经功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所以会发生心理功能紊乱(什么叫心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紊乱需要另文讲解,附录于后:)是由于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因指的是外来的某种强烈的心因性的第三信号系统的条件刺激:这是一种视刺激,听刺激,包括语言、情景、文字等第三信号系统的条件刺激,这些信号主要作用于大脑心理系统,而不是作用于躯体。
从而导致心理功能的紊乱、失常、变态,导致认知的变异、混乱、错位、错觉;导致情绪紧张、焦虑、恐惧、恐慌;继而发生出现幻听、幻视、幻觉、幻想。但在这一系列发生过程,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存在。如果它不存在,那么单单的外因还不能致病。这个内因就是人的个性弱点和心理素质上的不完善、不健全,和缺陷。
内因是心理功能紊乱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
内因还可细分为两部分:一是个性弱点,一是认知岐误。
如果个性完善,意志坚强,知识全面,认知正确,那么即使外界有不良、不利因素存在,客观条件恶劣,还是不会使人致病。例如有两个人处在同一个不良环境条件下,有的人抵抗不了这个环境刺激,从而垮了,病了;但另一个人不仅不垮,反而意志更坚强,奋发向上向前。这就是他们的性格、意志和认识不同所致。前者强调的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后者更白癜风的发病原因白癜风在线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zlff/7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