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显示,年我国国民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40小时,整体睡眠状况有所改善。但仍有47.55%的人群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16.79%的人群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
此外,仅有22.60%的受访者的睡眠质量自评为“非常好”,其他均为“尚可”或“非常差”,睡眠质量自评呈下降趋势。那么,什么样的睡眠是优质睡眠?怎样才能获得高质量睡眠?如何判断自己的睡眠质量?专家提示,评价睡眠质量的好坏有三个标准:一是睡眠时机,正常人的睡眠时机在晚间10:00左右,这是最佳的睡眠时机;二是睡眠时长,正常成年人的睡眠时长应该在7-8小时;三是醒后感受,睡醒以后,身体应该神清气爽,精神饱满,记忆力、工作能力都很强,心情也比较愉快,这表明我们获得了较高质量的睡眠。
什么原因导致自己睡不好?专家提醒,通常人们将睡不着统称为失眠。生活方式、作息不规律,导致的短期失眠,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
超过三个月的慢性失眠,会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慢性失眠分为器质性失眠、精神性失眠、神经性失眠三种。器质性失眠:是由于生理原因导致的失眠,可能大脑某部分功能缺损或者某些部位出现病变而导致失眠。精神类失眠:包含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症状有睡得不踏实、早醒或是没有困意。神经性失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帕金森以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患者,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褪黑素分泌减少,昼夜节律调节功能减弱、神经结构出现退变,导致失眠。
如何获得高质量的睡眠?首先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第二,睡眠质量与心理精神状态密不可分,如果心情愉快就容易获得高质量睡眠,反之睡眠质量就比较差;第三,营造一个比较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对保证睡眠也非常重要。
人体在睡眠过程中,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长期失眠或睡眠不足的人群,会伴有记忆力下降、情绪焦虑、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还有一些疾病会反过来影响睡眠,比如高血压、心脏病、内分泌疾病、骨关节疾病、皮肤瘙痒等。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之源”,睡眠是保证身心健康的基石,要提升睡眠质量、重视睡眠健康!
(央视财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jbby/1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