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
建议:可以利用此时段做策划、做设计、思考难题、进行头脑风暴。
上午11点半至下午1点半:午睡时段
午饭后放下工作,睡个午觉。饭后大量血液会流向胃肠帮助消化,头脑因此变得昏沉。
经过一上午工作,耗费了太多精力,大脑易感觉疲劳,即便此时工作,也会思维迟钝。
建议:半小时左右的午休,午休时间不宜太长。
下午1点半至2点半:简单工作时段
从生理角度来说,人在休息时,副交感神经起主要作用,它能使心跳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降低,让机体处于平静状态;人在清醒后,交感神经开始起主要作用,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身体准备进入活动状态。
神经调节的时长每个人情况不同,一般来说,年纪越大时间越长。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做些简单、不费脑、不需过多思考的工作。
建议:可以阅读报纸或杂志;整理简单资料等机械性工作。如条件允许,也可散散步,能帮你更快清醒。
下午2点半至6点:沟通时段
此时人体从“昏沉期”解脱出来,思维又开始活跃,因此可把一天中较重要的工作放在这时做。
研究发现,睡过午觉、充分休息后,人的性格会变得相对随和、善于沟通,所以可做些沟通工作。
建议:可以进行会议,或者洽谈合作、整理重要资料等。
下午6点至8点:娱乐时段
这个时间段人体褪黑素分泌量相对最少,人体虽不会感到明显困倦,但一天的工作却会让人神经紧张、身体疲惫。
下班后暂时告别工作,让大脑从紧张状态中放松下来。如条件允许,最好做些与工作截然不同的活动,比如办公室一族可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做运动,利于舒缓压力。
建议:购物、做饭、打扫房间、与家人聊天或去健身房健身、打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晚8点至10点:休整时段
褪黑素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调节昼夜节律,夜间褪黑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睡眠质量。
研究发现,人体内褪黑素水平有明显的节律特点,呈现昼低夜高的变化。在光刺激下,褪黑素水平白天偏低,至晚8点开始上升,清晨3点左右升到最高水平,相当于白天的7~8倍,维持1~2小时后开始下降,早上7点左右又会回到白天水平。
因此,在晚8点以后,身体就应逐渐做好入睡的准备。可以做些放松的、不需要思考,且不会造成神经兴奋的活动,让整个人从身体到心理都逐渐平静下来。大脑为睡觉做好准备后,各脏器活动渐渐变慢,有助于在11点左右更好地进入梦乡。
建议:此时可以读一本书,但别是情节性过强的小说,或者听一段舒缓的音乐;选择一项不重要的、反复性的活动,如编织、手工等。
来源:生命时报、人民日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zlff/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