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按摩是调节自主神经紊乱的有效方法

本文摘自本协会会长刘高峰所著书

(一)自主神经的功能特点及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

1.自主神经的功能特点

由脑和脊髓发出的内脏神经,主要分布在内脏,控制与协调内脏、血管、腺体等功能。因不受人意志支配,故称自主神经。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起负作用,很好地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

内脏器官多数都受交感、副交感双重神经支配(汗腺和大多数血管只有交感神经支配)。这两类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具有拮抗性质。当交感神经使某器官活动加强时,副交感神经往往使之减弱。反之,副交感神经使之加强时,交感神经往往使之减弱。交感神经的活动较副交感神经活动广泛,交感神经为机体应激状态下兴奋的神经。而当机体处于平静环境下,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因此,在整个机体活动过程中,副交感神经为机体活动的建设性神经,而交感神经为消耗性神经。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生,是由于来自社会、家庭的各种压力,情感压抑,突发事件的刺激,各种慢性病的困扰,和对某些事情的恐惧等,引发大脑皮质下毛细血管痉挛,使大脑皮质缺血、缺氧(与此同时,其他部位的毛细血管也可以痉挛,缺血、缺氧),各种代谢产物淤滞,大脑皮质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脑内及全身各神经交接处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分泌不足,致使支配各器官的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不能很好地配合,因此出现了各种相关的躯体症状。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主要症状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表现为联想回忆增多,脑力劳动率下降,体力衰弱,疲劳感等。

(2)情绪症状,表现为烦躁、焦虑、情绪不稳、多虑、多疑、多怒、紧张恐惧、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等。

(3)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容易疲劳、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等。

(4)头部不适感,紧张性头痛,头部重压感、紧束感,头晕麻木。

(5)内脏功能紊乱,如食欲低下,进食无味,腹胀,恶心,打嗝,烧心胃胀,肠鸣,便秘或腹泻;心悸、胸闷、气短、肢体瘫软、乏力、濒死感;低热;皮肤划痕征阳性;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阳痿等。

(6)其他表现,如喜长叹气,喉部梗噎,咽喉不利,两眼憋胀、干涩,视物模糊,面部四肢憋胀难受,颈部后背发紧发沉,周身发紧僵硬不适,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测量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等。

自主神经紊乱受术者常以自觉症状为主,虽然做过多次检查,但结果往往都比较正常,什么病也查不出来,或被认为是精神病、脑供血不足、心脏病、胃肠病而进行治疗,往往疗效不高或无效。

(二)肠神经系统

肠神经系统(entericnervoussystem)是由胃肠道壁内神经组成,调节和控制胃肠道功能的独立整合系统。它在结构和功能上不同于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而与中枢神经系统相类似,但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肠神经系统虽然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但它有自己的独立反射弧,也有简单的整合功能,因此有人把肠神经系统叫做“肠脑”。

肠神经系统包含胃肠道的黏膜下神经丛(麦斯纳神经丛)和肠肌神经丛(奥尔巴克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中间连结纤维,以及从神经丛发出的供应胃肠道平滑肌、腺体和血管的神经纤维。胃肠道运动功能(例如小肠的分节运动以及蠕动)主要受局部的肠神经系统调节,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来说具有相对独立性。肠道的蠕动反射可以在离体条件进行,切断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对胃肠道运动也很少影响。肠神经系统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则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肠梗塞是由于支配环肌的内源性抑制神经持续处于兴奋状态;而肠痉挛和食道弛缓则相反,乃由于内源性抑制神经的功能低下所致。

(三)腹部按摩对于自主神经调理的作用

自主神经紊乱的情况下,内脏器官功能失常。通过手法的外力作用,可以纠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的紊乱,使自主神经功能正常化,内脏器官功能恢复。推拿按摩首先促进推拿部位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推拿还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血液的流量和流速,促进新陈代谢,排除血管内聚集物,使血液流畅;促进淋巴液的回流,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体液平衡;提高血液中激素的体液调节以及血液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胃肠神经系统是一个低级反射弧,我们通过手法刺激直接作用于腹部内脏系统,通过外力的干预,使内脏功能恢复正常而反过来促使神经支配领域恢复正常。

从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来看,缓和、轻微、有节律、较长时间的连续刺激有兴奋周围神经的作用,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急速、较重且时间短暂的刺激可兴奋中枢神经,抑制周围神经。当中枢处于抑制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使平滑肌张力增高,胃肠的运动加强,而中枢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也处于兴奋状态。推拿治疗即根据这一生理特性,针对不同疾病的不同生理变化,采取相应的手法力度、强度、节奏来治疗。

三、腹部按摩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一)适应证

腹部按摩适用于亚健康状态及内、妇、儿等科疾病,同时也用于美容美体等。

1.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作为一种偏离健康的生理状态,其表现主要以主观感受为主,伴随各种本能行为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客观体征没有或极少。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失眠或嗜睡。

(2)健忘。特别是短期记忆力下降,长期记忆力则不受影响。

(3)食欲不振。

(4)性欲低下。

(5)烦躁不安。易激惹,情绪不稳定,易于失控或易于极端化,或有精神快要崩溃感,也可因极度疲劳、低血糖、极度恐惧、过分紧张而引起。

(6)抑郁或消沉。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没有好奇感,感觉孤独无助,前途无望,缺乏人际交往的欲望。

(7)焦虑不安。往往忧心忡忡,坐卧不安,有大祸临头感,或担心某人某事而不能解脱。

(8)疲乏无力。

(9)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气短。

(10)大小便问题。如尿频尿急,小便色黄,大便稀,轻微腹泻或里急后重,有时可伴轻微腹痛或不适。

(11)免疫功能下降。如经常感冒或有感冒症状,皮肤轻微感染,咽喉不利,口腔黏膜溃疡等。

编者按语:

亚健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如肌肉症状、胃肠道症状、心血管症状等)、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等)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症状(自闭症、自卑症等)。常见征兆表现为以下多个方面,您不防对照自测一下:

(1)浑身乏力,不能解释的全身肌肉无力。

(2)容易疲倦,睡眠后不能缓解。

(3)头脑不清爽,意识模糊。

(4)思想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5)头痛头重。

(6)面部疼痛。

(7)眼睛疲劳,畏光。

(8)鼻塞,咽喉疼痛。

(9)眩晕。

(10)起立时眼发黑。

(11)耳鸣。

(12)声音有异常。

(13)郁闷不快。

(14)肩颈僵硬。

(15)早晨起床不快感。

(16)睡眠不良。

(17)手足发凉。

(18)手掌发黏。

(19)便秘。

(20)心悸。

(21)手足麻木。

(22)容易晕车

(23)游走性、非炎性疼痛。

(24)思维困难,健忘。

以上任意一种症状起病呈急性或亚急性形式,持续存在6个月,而且有8项以上符合您的情况,说明您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

2.内科疾病

如慢性胃炎、慢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便秘、胁痛、脂肪肝、肥胖症、失眠等。

3.妇科疾病

如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症、内分泌失调、不孕症、宫颈炎等。

4.儿科疾病

如厌食、夜啼、呕吐、腹泻、腹痛、便秘、咳嗽、肺炎、百日咳、疳积、营养不良、遗尿等。

(二)禁忌证

腹部按摩在临床上有着很广泛的用途,安全可靠,但有些疾病使用腹部按摩不仅无效而且还有可能加重病情,故对这些疾病禁用腹部按摩治疗。一般认为以下情况应当禁用或慎用腹部按摩:

(1)各种急性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等。

(2)各种感染性疾病,如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脑脓肿等。

(3)某些急性损伤,如脑或中枢神经的急性损伤、内脏的挫裂伤、皮肤破裂等。

(4)诊断不明确者,如骨折、颈椎脱位,尤其是伴有脊髓症状者,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要推拿治疗。

(5)某些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肝病、恶性肿瘤、脓毒血证等。

(6)各种出血症,如血友病、紫癜、外伤出血、便血、尿血等。

(7)某些急腹症,如胃、十二指肠穿孔等。

(8)烧伤、烫伤及溃疡性皮炎的局部。

(9)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

(10)大怒、大喜、大悲、大恐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按摩。

(11)饱食、醉酒及剧烈运动后不宜进行按摩。

(三)注意事项

1.施术前注意事项

(1)环境舒适,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整洁卫生。

(2)术者的手要清洁,指甲要剪短,不佩戴戒指、手链、手表等饰物,以免擦伤受术者皮肤。天气寒冷时,应先用温水洗手,擦干后再把手搓热,然后再施术。

(3)在第一次治疗前,要与受术者沟通,说明病情,讲清操作过程和大体所需时间,解说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疑虑,使之安心治疗。实践证明,受术者的精神因素在治疗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久治不愈的受术者,更要让他们解除思想顾虑,以提高疗效。

(4)受术者应排清二便,以免在诊断时掩盖病情,或在施术过程中产生不适。

(5)术者的位置安排合适,便于操作,受术者的姿势要舒适,最好是仰卧,头枕不可过高,哮喘或心肺病的受术者可略枕高一点。

(6)受术者按摩前1个小时内不要进餐及剧烈活动。

2.施术时注意事项

(1)术者态度一定要和蔼、严肃。

(2)腹部组织一般比较娇嫩,初次腹部按摩时,手法宜轻柔缓慢,以防损伤皮肤和软组织。

(3)手法用力的大小要因人而异,老、弱、幼、小者刺激量应轻,动作宜缓,而青壮年及身体健壮者则应略重。

(4)腹部按摩时,如果发现腹腔内有肿块或条索,以及按压某部位有刺痛、胀痛、憋闷等异常反应时,应建议及时检查身体。

(四)施术后效应

腹部按摩对于大多数受术者来说没有任何痛苦,但是一般会有一些术后效应,注意及时与受术者沟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不信任感,影响治疗。

1.腹部不适感

这是在腹部按摩过程中,腹壁肌肉受到一定力量的刺激,继而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这在初次接受腹部按摩者多见,一般2~7天就可消失。

2.下肢远端出汗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病情好转的表现,多出现在1周以后,3周以内,若病情较重,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比较晚。

3.疲倦、乏力甚至入睡

一般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受术者自觉乏力但入睡困难。这种现象是治疗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随着治疗,会出现治疗中入睡的现象,这时应尽量不打扰其睡眠。

4.二便次数增多

二便次数增多,尤以大便最为明显,粪便可为稀粥状,但无里急后重及坠胀感,精神状态良好。此为佳兆,可随病情的好转而消失。这时应坚持治疗,使病邪从二便排出。还有一部分女性,出现月经量多或颜色不正常或白带增多,只要精神状态良好,均为好转之征。

声明:本文为本协会会长刘高峰原创。

联系我们:fbzl

.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安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zlff/8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