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李安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于年11月11日在国内上映,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这部影片描写了19岁的德州士兵比利·林恩在加入美军步兵部队后,被派往伊拉克战场,与其他七名的突击小队成员,在伊拉克与当地反对武装进行了3分43秒的激战。他和战友们在一次交火中大难不死、逃过一劫,机缘巧合成为伊拉克战争中的国家英雄。比利·林恩与战友一起被召回美国进行巡回宣传,被邀请参加一场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中场表演的过程中亮相。但比利的内心却充满了抑郁和挣扎,战争场景更成为了他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伤痛。
“这部电影就像是对所有去过战场的人,施下的PTSD魔法,这种‘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的应激反应令我喘不过气来。当影片中林恩被突然释放的冷焰火搅得情绪失控之际,我也在电影院里泪流满面。”一位利比亚战地记者在观影后写道,他还记述了一段自己和比利·林恩相似的经历:“年,我从利比亚回国的几个月时间里,始终处于失眠之中,只要合上眼睛,就仿佛又一次看到血肉模糊的尸体。当时的上海外环内尚未禁放烟花爆竹,一个周末的早晨,我被“乒乓”的鞭炮声惊醒,至今我记得还很清楚,我是一瞬间就从床上滚了下来,在房间里匍匐着寻找掩体。过了好几分钟我才意识到自己身处祖国。”
影片中的比利和这位战地记者就是患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它指的是在一次创伤性事件后发生的精神疾病,往往被归在焦虑相关精神疾病的大类中。经历过创伤性事件后,患者会通过记忆或是噩梦重新经历这次事件,这种重温被称作“闪回”——这种入侵性的“闪回”和电影中常用的闪回手法颇为类似。事实上,影像作品常常会利用这种手法来描绘PTSD。
PTSD的主要症状,一是患者会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闪回),创伤性情境不由自主地涌现;二是患者会持续性地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三是患者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四是在遇到与创伤事件相关、相似的情境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和强烈的内心痛苦体验,此外还多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PTSD一般在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天至6个月内发病,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个别甚至达数十年之久。
通常,用于治疗其他焦虑症的药物常常被用来缓解PTSD引起的焦虑症状,但是这些药物对PTSD似乎没有太大效果。事实上,绝大部分其他药物对PTSD的疗效都收效甚微。但是,从纯粹心理治疗的角度上说,PTSD其实是精神疾病中心理治疗相对成熟的一个。常用并且临床效果较为明显的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疗程。心理医生常会让患者尝试在某种程度上重新经历导致PTSD的创伤性事件,处理患者强烈的感情,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治疗方案,好帮助他们克服PTSD的负面症状。创伤性事件往往很难在生活中可控地重现,所以这个过程通常是通过心理医生引导患者想象来实现的,比如让患者重新叙述一遍创伤性事件发生的过程。必须要注意的是,PTSD患者被迫重演创伤性事件或表达他们对此的感情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过程,甚至有可能对他们造成精神上的二次伤害。也因此,心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紧密的监督与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在现实生活中,PTSD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世人的不理解也是造成痛苦的源头之一。有人认为,当代许多文学作品对PTSD患者的描写有污名化PTSD的倾向,会让人认为患有PTSD的人都是谋杀犯、“精神病”。事实上,有极其负面、会伤害他人的入侵性思绪的PTSD患者只是PTSD患者中的极小一部分,但这部分人因为其症状自带的戏剧性冲突,往往会成为流行文化中被夸张描绘的对象。流行文化对PTSD的艺术夸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普通人对PTSD的错误认知。
实际上,PTSD的引发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没有什么公式存在。基因、环境、性别、种族、社会关系等都是PTSD的影响因素,患上PTSD也不代表患者就“精神脆弱”,这种PTSD的污名化有时还会导致患者不愿意求助。所以,如果观察到身边的人出现PTSD的症状,请鼓励他们及时就医,并且告诉他们得PTSD也没什么好羞耻的。毕竟,承认自己存在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清源心理咨询中心以心知心,以心暖心,以心养心白癜风用什么药好北京哪个医院能治好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zlff/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