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有心脏病,老是觉得自己的胸部疼痛是心绞痛,他们把肋骨痛、肋神经痛、姿势造成的肌肉酸痛都认为是心绞痛,而顾虑忧郁不能自拔,认为自己心脏不行了,得了心脏病了。心脏病的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有心理疾病,比如吃药不降的高血压、反复发作的心绞痛、支架后恐惧、搭桥后抑郁、慢性心衰、莫名其妙地心慌、起搏器植入后恐惧,这些人都可以合并有抑郁和焦虑,医生和病人本身都需要积极面对。
这就是目前流行的“双心治疗”的概念。心脏和心理。没病也别发神经,有病也别郁闷,科学发展到今天,说得清的道理就别矫情。是心理障碍导致的心脏病?还是心脏病发病过程中收到疼痛、恐惧等刺激导致的心理症候群?其实,这两个问题互为因果,心理自控能力差的人、意志薄弱者、年幼体质差、童年不安定者,始终属于一种自我紧张中,心理上容易有压抑感和不安全感,同时这样的不良情绪容易导致植物神经紊乱,继而也会影响免疫功能。
长期处于受惊和害怕状态,对周围和自身缺乏自信,人体处于紧张状态,也就是说神经系统始终“兴奋性”增高,也就是肾上腺能的紧张性“压力激素”高,这样就极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的症状,长期以往容易在一种潜在的应激下,心慌意乱自觉有心脏病。
有了心脏病的人,极容易恐惧,因为心脏的缘故,本来是很简单的症状,总觉得“心”有病了,加之一些心脏症状,也就时刻思考“性命攸关”的“心灵”问题,再加上不良暗示,也就精神不振了。神经质的人、焦虑抑郁的人、长期忙碌疲劳的人,也就是慢性“亚历山大”的人群一旦有了点点不舒服的症状,就会自我暗示而导致“疑似心脏病症状”。久而久之,但真的有了心脏病时,心理障碍就明显表现出来。
在季节变化、温差变化、旅途疲劳、情感刺激、大喜过望、伤心欲绝的情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也就是紧急调节的“紧张激素”增多,势必会有心脏反应,这就极容易让人觉得心脏出了问题。现代社会的信息焦虑,网络信息、微博信息、中国白癜风界十大新星山东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yfhl/7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