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切除胆囊以后就不能吃肉了?”
“是不是切除胆囊以后就胆子小了?”
临床工作中,普外科医生常常需要回答这样的问题。甚至,很多胆囊炎患者为了保留胆囊而拒绝手术,导致胆囊坏疽而引起严重后果。
胆,从肉从詹,内脏器官之一。詹有不断说话义。胆,不断分泌胆汁。胆在右胁之内,附于肝之短叶间,其形若悬瓠,呈囊状,现代称之为“胆囊”。胆内贮藏胆汁,是一种清净、味苦而呈黄绿色的“精汁”,亦称“清汁”,故《灵枢·本输》称胆为“中精之府”,《千金要方》称胆为“中清之府”,《难经·三十五难》称之为“清净之府”。
然清净之府绝非清静之地,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在西方国家为10%~15%,我国约为4.42%~8.20%。胆囊结石的形成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涉及多因素、多环节、多步骤,至今未能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胆固醇代谢异常、胆汁成核以及胆囊排空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其原因主要有:①不吃早餐。空腹时人体内胆汁分泌减少,胆汁中胆酸的含量下降而胆固醇的含不变,胆固醇就会处于饱和状态,在胆囊中形成结晶析出并沉积下来形成胆固醇结石。②节食。许多人为了减肥或保持身材,长期禁食脂肪类食物甚至一切荤菜,体内胆囊收缩素释放过少,胆囊收缩次数亦减少,强度减弱,使得胆汁在胆囊内淤积浓缩,导致胆汁内胆固醇及其他溶质成分过于饱和,结晶析出沉积形成结石。③压力大。现在的青年人学习、工作的压力非常大,容易紧张、焦虑、烦躁及抑郁,引起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胆囊舒缩功能,造成胆汁淤积诱发胆结石。④居住环境、体重指数、肝硬化病史、脂肪肝病史、糖尿病史、胆囊疾病家族史、性别等因素也与胆囊结石有关。
自年CarlLangenbuch完成了首例开腹胆囊切除术以来,人们对胆囊结石的治疗和胆囊结石的成因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从开腹胆囊切除术、口服药物溶石治疗、灌注溶石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些研究与探索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种适应证广、无创或微创、疗效明确、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同时又能尽可能保留胆囊功能的治疗方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仍没有找到一种能够完全符合上述标准的治疗方法。自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因其微创、并发症少、适应证广、疗效明确、不存在胆囊结石复发等原因,而逐渐取代所有其他治疗方法成为胆囊结石治疗的金标准。
胆囊结石,真的需要切除胆囊吗?第一,胆结石与胆囊癌有关系吗?国内外的研究表明,80-%的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的患者中有1.5-6.3%发生胆囊癌。临床上,每切除个胆囊,就会发现1例胆囊癌。结石对胆囊粘膜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一般来说,胆囊结石越大,发生胆囊癌的几率越高,胆囊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比直径在1厘米以下者,其胆囊癌的危险性增大10.1倍,胆囊结石大于1厘米的患胆囊癌的几率是没有胆囊结石者的29.9倍。
胆囊癌在临床上很难早期发现,大多数患者是中晚期,发展进程极快,容易侵犯到肝脏和周围的淋巴结,并且非常容易发生远处转移,这样也就导致胆囊癌的手术切除率很低。而且除了手术以外,化疗、放疗等其他治疗方式对胆囊癌几乎无效。从生存率来讲,中晚期胆囊癌基本没有活过5年的。所以,胆囊癌的发病率和死忙率基本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胆囊癌现阶段是不能治疗,只能预防为主,也就是一旦发现胆囊疾病就切除胆囊。
第二,胆囊切除和保胆手术孰利孰弊?目前,医院基本不做保胆手术,只做胆囊切除。因为胆囊在人体结构中,已经基本退化为一个储存浓缩胆汁的仓库;而且这个仓库一旦发生病变,其生理功能也不正常,甚至丧失功能。狮子、老虎半个月才抓到一个猎物,需要大量的胆汁去消化,平时这些胆汁都储存在胆囊中;对于它们来说,胆囊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每天都在不停的吃,肝脏本来就在不停的分泌胆汁,还要胆囊这个仓库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胆囊结石患者还会纠结于一个误区,就是胆囊与胆量的关系。东汉《白虎通》云:“胆者,肝之府也。肝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胆断,仁者必有勇也。”民间常有“胆小如鼠”、“胆大包天”等说法,认为胆囊与胆量有关,胆囊大则“胆量”大,胆囊小则“胆量”小等。上古时期,人类狩猎时发现凶猛动物的胆囊较大,怯懦动物的胆囊较小。一般而言,性情凶猛的食肉动物处于食物链顶端,使它们进化出一个较大的胆囊,以贮藏更多的胆汁来消化进食的大量蛋白质和脂肪。食草动物恰恰相反,它们要时刻躲避掠食者的捕杀,显得生性怯懦。由于植物性食物只含有少量蛋白质和脂肪,所以食草动物只进化出一个较小的胆囊。当然,这里所说的胆囊大小,是相对于该动物身躯体积而言的。因此,上古人类形成“胆囊大小决定胆量大小”、“胆汁能够生成勇猛精神”之类的错误判断。
总之,切除病变胆囊是明智之举。对于胆囊正常的人们来说,护胆还是最重要的,平时少吃动物内脏和鱼籽、蛋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和油腻大的油炸食物;清淡饮食,多吃容易消化的蔬菜;吃油以植物油为宜。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感染蛔虫,就可以减少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发生。
就诊提示
地点:普外科门诊位于国医堂(A楼)2楼外科门诊;病房位于12楼
咨询
供稿:普外科张圣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yfhl/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