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神经肌肉功

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LowBackPain,NSLBP)是临床最常见、造成残疾最多的健康问题。

训练方法

两组受试者均实施12周运动训练干预,每周进行3次,每次40分钟。运动训练干预均在康复治疗师、运动训练教练员指导下完成。

核心力量训练组主要完成项目

(1)热身运动:采用动态拉伸方法完成。对脊柱、肩部和髋部进行5分钟的牵伸训练;(2)核心力量训练包括:(1)瑞士球背起/瑞士球卷腹,(2)绳索下斜转体/仰卧举腿,(3)单腿臀桥/侧向平板支撑的方法训练。训练时需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3)加强训练:通过减少支撑面积,增加训练角度逐渐增加难度;(4)整理运动:对脊柱、肩部和髋部进行5分钟的舒展训练。

常规运动训练组

该组接受腹部与背部肌群的力量训练。训练主要分为4步骤:(1)热身运动:脊柱和髋部进行5分钟的静态牵伸训练;(2)腹部肌群训练15min:仰卧起坐、双侧直腿抬高等,逐渐增加训练次数与阻力;(3)背部肌群训练15分钟:燕子飞、俯卧位背伸等,逐渐增加训练次数与阻力;(4)整理运动:同核心力量训练组

核心肌群适能测试

通过检测腹背部核心肌群的静态肌耐力和动态肌耐力来评价,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腹部静态、动态肌耐力测试,背部静态、动态肌耐力测试。测试方法如下:1)腹部静态肌耐力测试:测试时患者屈膝90°仰卧,手臂向膝伸直,收腹让手指触到膝盖并维持,用秒表记录时间;2)背部静态肌耐力测试:测试时受试者俯卧于器材上,双手置于头后,以髂骨前脊为分界点、上半身悬空保持水平位置,用秒表记录时间;3)腹部动态肌耐力测试:受试者屈膝90°仰卧,双臂伸直平放,双手第三指末端连一平行线,向足端下移12cm标记第二平行线,测试时,身体屈曲(似曲腿仰卧起坐),第三指尖触到第二平行线后返回预备姿势,依照25次/min的频率完成动作,直到受试者无法继续动作时测试结束,记录完成次数;4)背部动态肌耐力测试:受试者双腿并拢俯卧于倾斜30°的斜板上,以髂骨上脊为分界,上半身悬空,下半身固定。测试时,受试者双手置于胸前,收缩下背使身体成自然直线,随即回水平位置,依照25次/min的节律完成动作,直到受试者无法继续动作时测试结束,记录完成次数。

不良姿势与NSLBP的关系

腰椎不良姿势是腰部损伤的潜在因素,可以造成关节活动度受限、肌肉柔韧度下降、姿势性肌肉耐力不足等,这些因素都可以诱发腰痛。长期的错误姿势可以导致重复性运动的稳定性下降,继而诱发腰椎再损伤。腰痛常见不良姿势主要分为三类:(1)脊柱前凸姿势(LordosisPosture):常伴随脊柱移动及骨盆前倾。造成:(1)前纵韧带承受较大的张力;(2)椎间盘及椎间孔变窄,压迫神经根及脊髓血管,引起脊柱及椎间盘退行性变;(3)脊椎小关节面承受压力加大,导致关节突结构紊乱。(2)懒人姿势(RelaxedorSlouchedPosture),也称之为凹背姿势(swayback):形成腰疼的潜在因素:(1)髂股韧带、下段腰椎的前纵韧带、上腰椎段及下胸椎段的后纵韧带承受的压力增加;(2)下腰椎段的椎间孔及椎间盘变窄,压迫到硬膜及神经根,同样引起脊柱退变;(3)下腰椎小关节面由于承受压力大而导致关节突紊乱。(3)平背姿势(FlatLowBackPosture):表现为腰椎变直、髋关节伸展、骨盆后倾角大于20°,常伴有腰椎不稳。诱发疼痛的解剖因素:(1)正常的腰椎生理曲线降低,消减了腰椎吸收震荡的能力;(2)腰椎后纵韧带承受负荷加大。

慢性NSLBP的病理基础

慢性NSLBP患者的腰部核心肌群由于存在钝挫伤,常造成受损肌群的肌纤维溶解、DNA断裂、炎症因子释放、组织微疤痕形成以及骨骼肌应力下降,患者表现为慢性腰痛,严重者可造成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劳动力。细胞中的线粒体通过合成ATP来为细胞提供能量,所以在能量代谢以及自由基的代谢中线粒体均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在骨骼肌损伤后自行修复的过程中,超微结构显示线粒体的数量和质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有氧代谢相关的酶类功能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致使有氧代谢能力下降,从而影响骨骼肌损伤自体修复过程,以致腰疼症状恢复缓慢。

核心力量训练对改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的影响

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疼痛程度的评定具有良好的可信度。由表1可知,两组经过12周干预后,核心力量训练组在减轻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运动训练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相一致,Kumar将瑞士球训练组和肌力训练组,接受脊柱浅层肌肉的力量训练,发现瑞士球训练组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力量训练组。国内学者库华义进行核心稳定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接受腰背肌的桥式运动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的肌力训练,两组均干预12周干预后,发现核心稳定训练组对改善疼痛程度同样优于对照组。

核心力量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量表评估慢性NSLBP患者的腰椎功能,受试者均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国内学者同时也将Oswestry量表进行翻译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发现该量表对评价慢性腰痛患者的效度良好。由表1可知,两组在干预经过12周干预后,核心力量训练组(14.13±4.71)明显优于常规运动训练组(19.97±5.29),具有显著性差异。国外学者Norris通过59例慢性腰痛患者研究,干预6周后,发现核心稳定训练组的ODI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核心力量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肌耐力的影响

本研究对慢性NSLBP患者的腹部、腰背部肌群功能的评定采用核心肌适能测试方法,评价了腹部肌群的静态耐力、动态耐力和背部肌群的静态耐力、动态耐力。由表1显示,两组在经过12周干预后,核心力量训练组的背部肌群的静、动态耐力和腰部肌群静、动态耐力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运动训练组。

准备活动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组结果优于传统组的原因与充分的准备活动有关。准备活动可以激化最主要的机能系统--中枢祌系统、运动器官、植物神经系统。准备活动可以克服肌肉的粘滞性、增加已损肌肉的弹性,积极动员核心肌群进入兴奋状态。避免造成损伤叠加,如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肌键与键鞘的摩擦损伤等。前苏联学者马特维耶夫在其著作《体育理论与方法》中提出,每一次训练课都包括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国内关于准备活动的有关论述大致分为两类: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领域。准备活动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动作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就运动训练学领域来讲,准备活动可以从心理和生理上两个方面做好承受训练负荷的准备。通常又把准备活动分为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门准备活动,一般准备活动的主要任务即是提高体温,然后进行一些与项目有关的基本练习。以促使运动员从心理上为进入具有特定要求的专项训练做好准备,并使人体的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也都慢慢进入运动状态,同时还在技术上做好必要的准备。

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改善慢性NSLBP患者的疼痛及腰椎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究其原因如下:(1)常规运动训练主要训练患者脊柱的浅层肌肉:竖脊肌、腹直肌、腹外斜肌等,而本训练在







































北京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哪间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rcys/8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