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行天下看他们闲聊,找到我心安处

文︱小曾是条鱼

题图bycyunli

《锵锵行天下》,一档综艺,将窦文涛与朋友在旅途中的闲聊拍成了节目,我跟弹幕里的朋友却看得津津有味。

大学时零星看过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我的印象中,带着眼镜的窦文涛是一个涉猎甚广的主持人,在演播室里,与嘉宾们轻松而认真地探讨各种时事和社会热点。

那时候我是不谙世事的女生,佩服他们的学识和社会洞察力,对他们是仰望的态度。

偶尔看到《锵锵行天下》第二季的介绍,像遇到了多年未见,甚是生疏的朋友。带着好奇,我点开了视频。

节目由演播室搬至中国大西北。旅途中的文涛和朋友,三人行,见啥聊啥,比演播室里放松许多。

多年后的今天,我也变了,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对人心世事的体察,是我新的底色。

我可以平和地听他们闲聊,不再仰视他们。

恰是这种平视,而非抱着“学习”的仰望心态,我更容易被他们的闲聊所触动。

1.聊疫情

第1、2期的朋友,是记者周轶君和美国厨师罗朗。

节目摄制始于年9月,那时国内疫情早已稳定。而文涛延续了疫情最严重时的谨小慎微,口罩、酒精喷雾、消毒洗手液,一个都不能少。

虽说这些物品现在已是日常生活必须物,但文涛脸上的慎重,还是像刚经历完灾祸的惊弓之鸟。在车内,脱下口罩也需要仪式感。

好友面前,窦文涛不惮谈论自己关于疫情的焦虑。疫情期间,文涛一个人在家呆了足足天,才走出家门。

第一次走出家门,他全副装备,带着口罩、护目镜、面罩,拿着牙签,在电梯口喷洒酒精,如是来来回回3天,才成功走下了楼。

这已不是简单的“焦虑”情绪,而是到“焦虑症”的地步了。

在疫情这个巨大的灾难事件后,许多人遭受着心理创伤和情绪困扰,心理服务的需求激增。文涛不是一个人。

文涛说,当他将自己的焦虑和盘托出,也许能慰藉那些同样焦虑但羞于启齿的朋友。

疫情里的众生百态。

周轶君则一如既往,是那个仗剑走天下的战地记者。疫情期间,她香港上海两地跑,一共隔离了4次,每次14天。工作为先,因为忙碌,对疫情的害怕也暂时忘却。

共同点是,不论是焦虑的文涛,还是勇气可嘉的轶君,在居家期间、隔离期间,他们都有了大量独处的时间。

如罗朗所说,这个疫情让我们有机会停下来,将过去的人生放在显微镜下面观察。

就是那句大俗话,思考人生的意义。

老实说,我不时会怀念那段“奉旨居家”的日子。

瘟疫当前,工作,收入,婚恋,走亲戚,所有会激起我焦虑和烦恼的事情,都可以放下,也不会有人来打扰。我可以安静地享受跟家人呆在一起的时光。就像久违了的,还在求学时的寒暑假。

审视内心,那时的我觉得最珍贵的事,是有大段的时光,可以陪侄女一起玩,看她蹒跚学步。

最平和的时光,是跟家人柴米油盐的日常相处,彼此放下期待,放下要求。

最平常的事物,最难发现它的可贵。

疫情前的日子,忙于工作,忙于挣钱,忙于处理焦虑和烦恼,就如罗朗所说,就像这一片天空,你只留意到自己眼前这朵灰黑的云,就看不见后面那片蓝天了。

2.聊爱情

文涛和他两位对人生有所求索的朋友,也聊爱情。

罗朗有个爱情烦恼,去年曾遇到一位很优秀,长得很漂亮,职业也很好的女生。罗朗问她为什么喜欢自己,女生回答,因为在你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但罗朗在她身上学不到任何东西。他不想当伴侣的“爸爸”。

轶君和文涛给罗朗分析了一通,当前的状态,罗朗需要一个跟他水平相当,可以互相滋养,互相敬佩的人。罗朗又是不断在进步的,伴侣自然也要不断成长才能配合他的步伐。所以不单需要静态的合拍,还要求动态的琴瑟和鸣。

轶君和文涛一致认为,罗朗要找到soulmate,很难。

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伴侣的要求一层叠一层,最终,罗朗很清醒地认知到,地球上符合他要求的可能就只有3个人,他还不一定碰得上。

爱情这种“不切实际”的话题,我已许久没听人谈起。

大家自身都只专注“搞钱”,爱情这种奢侈品,要不起,都交给心中的CP去实现——“我可以没有爱情,但我磕的CP一定要结婚。”

大家都将人生求索的重点放在金钱,其他方面娱乐至死,得过且过。

而这3个有着丰富阅历的中年人,依然将爱情当成一件谨慎对待,求而不得的事情在认真讨论,很现实也很纯真,宛如一股清流。

除了疫情,爱情,他们还聊吃素,聊生死,聊人和自然的关系,都是人生哲学的思考。

这个节目评价为什么这么高?

因为许多人心里,还有那个“矫情”文青的影子,有些东西大家羞于谈起了,但在心内依然留一寸空间在坚守。这个边走边闲聊的节目,恰好照进了了这一寸空间。

3.真心换真情

人是有很多面的。文涛说,还是希望他的朋友,有人生探索的追求。这是一脸认真的文涛。

镜头一转,文涛吐槽轶君和罗朗像小孩子,没见过世面,在青海湖骑个马就兴奋成这样。骑得最久的他,不过是为了配合节目组拍摄,一脸傲娇。

文涛还很在意自己的打扮,他坦言说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女孩的眼光。他常跟轶君讨论帽子衣服的质料高级感。轶君吐槽文涛有时很聪明,有时很弱智。

文涛义正言辞地说,“丑人也有爱情,野百合也有春天!”

这是在演播室里没见过的窦文涛,恰好被镜头捕捉到了。

这些细节都在侧面烘托,这是一档真实的节目,文涛和他好友不是塑料情。唯有在真朋友面前,才可以让内心那个任性的小孩子肆无忌惮地跑出来玩耍。

这些真诚,会吸引另一些真情实感。

当他们讨论现代爱情关系的条件,没有结果。但在青海湖畔,他们看到了大爱。

喇嘛智华15年都在为黑颈鹤筑人工巢。黑颈鹤是否接受他,下一年是否回来,他无所谓,而每年为它们加固巢穴,是他想为它们做,也能做到的事情。

冷湖石油小镇的废墟里,文涛和轶君在地上、墙上,搜索遗留下来的物件,拼凑几十年前石油工人的生活。

文涛捡到一个工人的记事本,里面记述了他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检查了哪些仪器,校正了哪些数据,厂里哪天开了运动会。全部只是简单的文字记录,没有叙述,没有描写,没有抒发情感。

文涛父亲也有一个类似的本子,他每天花一两个小时记录当天的琐碎事情:吃下的各种药的剂量;去超市买了几斤白菜,价格多少;儿子回来去了哪个餐馆吃饭,吃了多少钱…...

文涛本来认为父亲的这些记录毫无意义,是一种强迫症。

直到今天看到废墟里的这个本子,他才真正理解了父亲。

父亲在工艺科当工人当了半辈子。多年养成的工作习惯——文字记录,已经演变成了抚慰他内心,给予他稳定感和存在感的生活方式。

文涛通过这个本子,跟父亲有了连接。

人生的感悟在不经意间到来。因为文涛他们能在旅途中沉下心来,认真体会、思考和觉察。

就这么看着文涛和朋友们,在大西北走走停停,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话题有时很平常,有时很深刻。

听他们的话,有时很触动,有时摸不着头脑。而我的心不自觉就安定了下来。

来围观火花四溅的闲聊。

这是一趟远离喧嚣的旅途。

这是一条走向内心的归路。

(转载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rcys/12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