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提起帕金森病,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颤抖。有数据显示,目前帕金森病已经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全球约有万帕金森病患者,其中有一半在中国。
53岁的杨女士,8年前开始出现手抖,后来逐步加重,从手发展到四肢,并出现肌肉僵直、行走不能等症状,出行只能依靠轮椅,日常生活难以自理。医院就诊后才明白,原来自己得了帕金森病,开始服药治疗。刚开始,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好,症状减轻了许多。后来,老杨感觉药效没以前好了,多次调整药物,效果仍然不理想,并出现头部及躯干的不自主的扭动等药物副反应。杨女士整天郁郁寡欢,备受疾病困扰。
经亲友介绍,老杨在家人陪医院脑科中心就诊,功能神经外科王存祖主任对她的病情进行了认真分析,以及经“医院帕金森病多学科诊疗团队”进行综合评估后,认为她有安装脑深部电刺激(脑起搏器,DBS)的必要。年3月,老杨进行了手术治疗,过程很顺利。
安装脑起搏器后一个月,医院进行开机,经过多次反复严格调试,她的手部活动及行走得到了明显改善。9月份,医院调试,与之前不同,这次她走着来的,药物也已逐步减量。她兴高采烈的告诉我们:我今年要去北京看升国旗了!
Q:帕金森病是什么?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帕金森病临床运动症状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抖)、运动迟缓(慢)、肌肉僵硬(僵)等,部分病人还会伴随非运动症状,比如焦虑、抑郁、睡眠紊乱、嗅觉减退等。
药物是帕金森病早期首选的治疗方法,一般药物治疗有3-5年的“蜜月期”,疗效比较好。“蜜月期”过后,药物控制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副作用越来越明显。此时,DBS手术就成为治疗帕金森病首选有效的治疗方法。
Q:什么是DBS手术?
DBS手术,也就是脑深部电刺激(DBS,俗称脑起搏器),是一种高精度的微创手术,是近20年来帕金森病治疗的新里程碑。
在精准的定位系统指导下,将电极准确植入脑部相应的神经核团,再在胸部皮下植入一个刺激器,通过刺激器发放的电脉冲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
(电极位置精度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只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驾驭这类手术。)
Q:哪些病人可以做DBS手术?
①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对于遗传性帕金森病,只要对复方左旋多巴治疗效果良好的,也可以手术治疗;
②病程:5年以上,若以震颤为主,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影响到生活质量,患者强烈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放宽至3年;
③药物治疗情况:复方左旋多巴曾经反应良好,已经过最佳药物治疗(蜜月期),不能满意控制症状,疗效明显下降或者出现了明显的副作用,影响了生活,且药物难以控制。
Q:DBS手术怎么做?
一、术前评估
使用量表测试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包括Hoehn-Yahr分级、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认知测试、精神测试、生活质量评估等。
二、脑部核团(靶点)定位
DBS常用的脑部核团包括STN核和GPi核,靶点的精准定位是手术关键。依据个体化的靶点计算原则,我们在术前采用3.0T磁共振与CT融合精确计算目标靶点坐标,多人相互验证,减少误差。同时利用手术计划系统设计规划电极路径,避开脑室、脑沟及血管,为后期DBS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三、术中精确植入电极
术中将电极精准植入靶点则是重中之重。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电极植入到靶点,利用电生理监测、术中患者症状改善的程度、CT复查等方法进行验证。
四、术后程控管理
DBS术后1月左右,程控医生会打开脑起搏器的刺激器,设置和调整参数,达到良好的症状改善。由于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可能需要多次程控。
手术效果如何?
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包括:
①可明显改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帕金森病主要运动症状;
②可减少口服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③能明显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能力。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
但是,手术并不能改变帕金森病的病程进展,对平衡障碍、启动困难等效果可能不佳。不是所有患者均能减药或停药。
手术总体来讲,比较安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目前,医院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为主的多学科诊疗团队,从年起已独立开展DBS手术以及术后程控。多台DBS手术随访结果显示,电极植入位置精确,疗效肯定。
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团队擅长帕金森病、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手术治疗,脑深部病变活检,植物人脑深部电刺激促醒治疗,老年痴呆外科治疗等。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分中心,长期紧密合作,引进帕金森病DBS治疗临床路径,已经达到治疗效果同质化。
专家简介
王存祖,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外科副主任。
能够熟练处理颅脑损伤、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动脉瘤等)、脑肿瘤等神经外科常见病的手术等治疗;擅长“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管理和治疗。能够独立开展神经内镜下经鼻-蝶鞍区肿瘤切除、三脑室造瘘、癫痫外科治疗、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等神经功能性疾病外科治疗技术。常年医院(医院)医疗技术顾问。医院间会诊大于5次。曾在医院、医院等进修,重点是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内镜技术等,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50余篇,曾经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镇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学术任职: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江苏省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专业特长:擅长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癫痫、帕金森病、垂体瘤等外科治疗,在神经内窥镜、立体定向等技术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门诊时间:王存祖,主任医师,每周二下午,高级专家门诊每周三全天,专家门诊
来源:神经外科
编辑:蒋潇潇
审核:汤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rcys/1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