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女人的标准是什么?有人说是智慧、容貌、气质、善良;也有人说是美貌、身段、才华......女人的容貌是“养”出来的,内养是根,外养是形,而事实上卵巢才是女性真正健康长寿和永葆艳丽的资本。
卵巢功能正常,会定期为女性提供雌孕激素,孕育卵泡进行排卵,进而才能有受孕可能,才能有当妈妈的可能。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卵巢越来越不受女性的重视,卵巢功能的衰退,不仅会威胁到女性容颜的衰老,还有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因此,保养卵巢才是女人必修功课。
保养卵巢才是女人必修功课
女人到了25岁是卵巢细胞由盛到衰的一个分水年龄。25岁以后,卵巢细胞开始衰老,当衰老达到百分之三十时,女性就会出现面色晦暗、脱发、痤疮、痘痘、月经不调等症状。衰老达到百分之五十时,会出现肥胖、便秘、乳房下垂、色斑等问题。衰老达到百分之八十时,就会出现皱纹、白带异常、夫妻xing生活不和谐等问题。衰老达到百分之一百时,就会出现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更年期综合症,有的甚至会出现闭经现象。
在这里,医院妇科专家给出了一个根据月经来判断卵巢功能好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妇科专家介绍说,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颜色发生改变,都可以提示女性的卵巢功能在发生变化。比如月经推后、提前,经期变短、或淋漓不尽,经量变少或增多等均是激素水平发生紊乱在给女性的提示。除此之外,体温的测量、B超检查、激素水平的检查等,都能判断女性卵巢功能是否正常。
卵巢早衰失去的不仅是容颜还有健康
记住,女人的脸蛋再好也不如身体好,身体再好也不如卵巢好,卵巢才是女性的资本!
卵巢早衰是女性常见的疾病,卵巢早衰主要是压力过大造成的,也可能是慢性疾病引起的。卵巢早衰主要是卵巢功能衰竭,卵巢早衰会影响到卵巢的正常功能,并且会加快人体的衰老,如果出现卵巢早衰的情况,那么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会降低,自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症状,卵巢早衰会导致患者闭经。
卵巢早衰会导致女性40岁之前闭经,卵巢早衰会影响到卵巢正常功能,并且会导致卵巢功能障碍,会影响到患者正常排卵,并且会导致不孕症的产生。
卵巢早衰的病人,在生理上会出现低雌性激素症状。植物神经紊乱,出现潮热、盗汗,对心理打击也比较大。出现情绪的异常、烦躁,抑郁症的倾向也比较明显,并且也会出现性欲低下的症状。另外低雌激素导致骨钙吸收异常,出现骨质疏松,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高。有生育要求女性也意味着失去生育能力,导致不孕。
卵巢早衰的治疗,必须先了解它的病因,从病因入手,对症治疗。卵巢早衰目前认为是没有办法治愈的,如果由于某些医源性因素导致的卵巢早衰,解除医源性因素,有一部分人可以恢复月经。由于低雌激素会带来诸多风险,所以对于卵巢早衰的病人要做人工周期的替代治疗,也就是给她小量的雌激素,后半程的时候加入孕激素,做人工周期,这样无论对女性生理上、心理上都是有好处的。
卵巢——女性的生命之源
卵巢是女性的根本,只有把卵巢保养好,女性才会显得更年轻!那么,女性该怎么保护自己的卵巢呢?
1、洁身自好,注意xing生活:重中之重就是要注意避孕,不要反复流产,不然很容易伤害身体,也会透支卵巢功能,发生月经失调、闭经等,若多次流产难免会导致盆腔炎、输卵管炎症,导致输卵管通畅不良,甚至管道闭塞等症状。
2、少吃止痛药:调查显示,平均每人每年服用77片止痛药,这会使体内卵子活性比不用止痛药的人低7%。止痛药抑制大脑神经,长期服用会“迷惑”神经中枢,对卵巢发出的指令速度降低,会导致卵子活性减弱。
3、养成良好的作息: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利于女性卵巢健康,能有效避免卵巢早衰。如果长期熬夜,女性内分泌会发生紊乱,表现为月经紊乱、脸上长斑或长痘、情绪波动等。卵巢本来就是一种腺体,能分泌激素,随着体内整体内分泌的失调,卵巢也会出现分泌紊乱。
4、哺乳女性期坚持母乳喂养:产后要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利于女性卵巢的恢复,并且有利于女性乳房的健康,可以起到调节激素的作用,能有效避免卵巢过早衰老。
5、学会释放压力:好的情绪能有效预防卵巢早衰,情绪过于抑郁会影响卵巢功能,从而也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失调,容易导致卵巢早衰的发病,善于调节情绪有利于卵巢的健康。女性要具备良好的心态来应对压力,应该要劳逸结合而不要过度的疲劳,这是卵巢囊肿的保健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中医方面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
6、避免房事过度:频繁过度的xing生活会导致女性肾气衰败,从而会影响女性卵巢正常功能,容易导致卵巢功能的衰退,也会导致女性出现闭经的现象,因此女性平时要控制性生活的频率,和谐的性生活有利于卵巢健康。
除上述之外,还应坚持锻炼增强体质,自然地延缓卵巢功能的衰退。记住,懂得护养卵巢的女性更易长寿!
(免责声明:本图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END——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疾病烦恼,赶快”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rcys/1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