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2个药方,养阴清热敛汗

一、概念

盗汗是指睡着了出汗,醒来汗自止的一类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

二、病因

盗汗多由于阴虚内热导致。

常见于多种疾病比如甲亢,糖尿病,结核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以即产后,大手术后,肺炎瘥后等均有可能发生。

三、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为:睡时出汗,醒时汗自止,或伴有午后潮热,口渴面赤,心烦易燥,舌红苔剥或少苔或舌有裂纹,脉细数或细弱。

治以养阴清热敛汗为法。

四、选方用药,随症加减

1.以张仲景经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

具体药物如下:桂枝9g,生白芍9g,煅龙骨30g(先煎),煅牡蛎30g(先煎),生甘草3g,生姜3片,大枣4枚。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一般服一周内见效。

2.用当归六黄汤合二至丸牡蛎散加减。

具体药物如下:生地12g,熟地12g,当归6g,知母9g,炒黄柏6g,旱莲草15g,女贞子15g,煅牡蛎30g(先煎),浮小麦30g,麻黄根9g,生白芍9g,玄参12g,地骨皮12g,五味子6g。

随症加减:

1.若内热重的,口干口苦,心烦,潮热重者,加炒黄连6g,炒黄芩9g,银柴胡6g,丹皮9g。

2.若伴有自汗乏力的,合玉屏风散,加生黄芪30g,防风6g,炒白术9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一般服用一周起效。

盗汗治愈后继续服药数天至一周巩固疗效。

盗汗因多由阴虚内热导致,故饮食禁忌辣椒葱姜蒜,牛羊鸡肉,炒货如炒葵花籽等作火食物。

参考文献:

[1]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08.01.

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rcys/116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