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江海晚报↑免费订阅本刊
热浪继续,让市民们直呼吃不消。“烧烤模式”下,昨天,医院收治了通城今夏首名热射病患者。别以为老年人才容易中暑,这位热射病患者今年22岁,是名90后小伙子。
据晚报君今天下午获得的最新消息,这名热射病患者任某病情凶险,为进一步治疗,抢救的接力棒已由急诊交至ICU,医护团队立即展开紧急抢救,监测生命体征,同时多措并举,营救生命: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呼吸支持、血流动力学监测、抗休克、防治感染等并发症、稳定内环境、加强脑保护和脑康复,实施血液滤过等措施应对多脏器功能衰竭。
由于病情较重,目前任某尚未脱离生命危险,意识较前好转,ICU医护团队全体仍在竭尽全力抢救中。
期待这名小伙子能早日康复!
仍在重症监护病房的热射病患者
患者尚未脱离生命危险昨天上午9点多,包装工任某热倒在工作岗位上。中午12点多,为进一步抢救转院至市一院急诊科,医院时,任某已经昏迷,体温高达41.1度,血压仅有70/40mmHg,大便失禁,伴有昏厥、抽搐等症状,经诊断为热射病。
为此,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展开全力抢救,CT检查显示,小任存在脑肿胀,病情危重。据了解,任某来自甘肃陇南,在市区一家工厂的包装车间工作。这几天,医院接诊了很多中暑病人,但像任某这样的热射病人还是第一例。
据介绍,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业内人士透露,一旦得了热射病,死亡率通常高达50%—70%。从症状上看,热射病首先会导致人的神经系统损伤,其次是肝肾、心脏等器官损伤,严重者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内环境紊乱,病人会表现为血小板低、低钠低钾等症状。
舍不得开空调的老年人易热出病“有些人排汗能力差、先天性毛孔闭塞,就会成为中暑的易感人群。”专家透露,当温度高于32℃,湿度高于60%时,人就要注意,防止中暑。高热或过高热(体温大于40℃)时,出现昏迷、抽搐者非常有可能是热射病。户外工作、高温作业,无疑是严防热射病的重点群体。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户外工作者这类劳力型中暑外,还有一类叫非劳力性中暑,多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类人群因为节俭,在高温环境下舍不得开空调,长时间待在闷热的环境里,硬是热成病了。中暑的发病前兆是头晕、恶心,这时候要多喝水、喝淡盐水,补充电解质,或服用藿香正气水,如果两天没有缓解,应及时就医;当人因高温出现意识昏迷时,首先要将病人带离高温环境,用凉水擦拭全身降温,医院。
据一院急诊抢救室护士长任玉琴介绍,近来因为天气原因,医院抢救的患者增多,不少患者并发其他疾病,她提醒市民遇到高温天气,要注意降温,多补充含有电解质的水,如高温下发生晕倒,要立即转移至阴凉处,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医院治疗。
除了防中暑,还要防空调病
最近几天,医院输液室输液人数突增,其中,通大附院成人和小儿输液每日输液人数约人,比平时总数多了多人,成人和儿童以感冒发热居多,且多数与“空调病”有关。究竟“空调病”有哪些症状,在炎炎夏日里,市民又该如何科学防治呢?晚报君请教了相关医学专家,为市民夏日健康支招。
三类原因最易导致空调病
所谓“空调病”,是指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温度太低,空间密闭,室内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滋生,出现鼻塞、咳嗽、打喷嚏、头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
通大附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沈雁波介绍,引起“空调病”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空气干燥导致眼睛干涩、嘴唇干;夏季穿衣少,身体皮肤裸露面积大,即使不出汗,也会散失大量的水分;再就是呼吸时,吸入的是干燥的空气,呼出的几乎是饱和的湿气,身体散失的水分增加,鼻黏膜、气管黏膜就会变干,严重时会发生干裂,感冒等病毒就会乘虚而入。
二是使用空调的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风量小、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据有关专家统计,在空调密闭室内,5至6小时后,室内氧气下降13.2%,大肠杆菌升高1.2%,其他呼吸道有害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三是使用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大,机体适应不良,容易造成人体生物节律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切勿使用长时间不清洗的空调
沈雁波主任介绍,防治空调病主要需做到尽量少开空调,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适量流汗是预防要诀。开空调的房间室温宜恒定在26度左右,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冷热剧烈相搏,易伤身致病。
“电脑前书写、打字等长时间端坐的办公桌工作人员,需适当增添穿脱方便的衣服,穿裙女性则应在膝部覆巾予以保护,同时注意间歇站起活动片刻,以增进人体末梢血液循环。”沈雁波强调,千万不要一直呆在开空调的房间内,可利用早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一些户外活动,适当运动锻炼,流点汗,再洗个温水澡,有利于空调病的预防。
同时,婴幼儿和老人免疫系统稳定性差,抵抗力弱,直接对着空调吹或频繁出入空调房间,更易患上空调病。记者调查发现,夏季孩子放假在家,经常吃冷饮,肠道内外都被“冷”控制着,容易导致胃肠运动减弱,最近,医院就医的孩子不在少数。
“空调是夏天防暑降温的必备,但是也是细菌滋生的摇篮。”业内人士提醒,长时间不清洗的空调会有很多积灰,细菌、病毒最喜欢藏在污垢丛中,在使用空调时就会从出风口吹出,随着呼吸被人体吸入,所以使用空调前别忘了给空调做一次彻底的清洁卫生。
医院输液最好白天为宜
“到医院输液治疗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打喷嚏等外感风寒的症状。”针对患儿发热现象,通大附院急诊儿科护士长吉云兰建议,发热患儿要多喝水,当腋温不超过38.5℃时,可在家进行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温水泡澡、热水泡脚、冰袋敷于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通过的部位等;当腋温超过38.5℃时,立即医院就诊,遵照医生的医嘱服用降温药后执行。
急诊成人输液室护士长张雪梅说,医院输液的人员主要集中在前半夜,这个时间段来输液等待时间较长,而白天上班时间医护人员力量充足,建议需要医院为好。
文字:冯启榕程娟娟左燕玉薛晓慧
编辑:楼房宋久久
江海晚报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rcys/10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