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可以分为三类:原发性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影响的睡眠障碍以及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原发性睡觉障碍主要包括睡眠异常例如原发性的睡眠过度、失眠症、呼吸引发的睡眠障碍等;睡眠相关异常主要包括睡眠惊醒障碍、睡眠行走障碍和噩梦障碍等。
睡觉障碍的诊断办法多导睡眠描记评估简称为PSG,这种方法是在整夜睡眠阶段,同步、持续地描记10多项指标,包括脑电图、心电图和呼吸等,完整记录后,第2天利用仪器进行自动分析再人工逐条校正[3]。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第1部分是监测脑电图,主要对睡眠的结构、进程进行分析,同时监测异常的脑电波。第2部分是监测睡眠时的呼吸功能,可以发现存在的呼吸障碍,并对呼吸障碍的类型和程度进行细致的分析。第3部分为监测心电图,主要为了监测睡眠时的心血管功能。
量表评估法,多用睡眠评定量表、失眠影响量表、嗜睡量表以及睡眠指数量表。根据患者的情况如实填写表格进行综合评定。
使用活动记录仪监测睡眠情况,此种方法和多导睡眠描记评估方式较为类似,能够对睡眠状况进行客观记录。
记录睡眠日记,这种方法操作方便,因此患者接受度较好。通常记录1周内的患者睡眠模式的具体情况,从而能够对患者睡眠障碍的频率、性质、强度和持续性等信息有全面的了解。
通过检测人体的体温及内源性褪黑素释放也能对睡眠障碍进行有效评价。通过检测了解人体核心体温最低时段,掌握人体内源性褪黑素的释放曲线,能够准确地评价个体的睡眠昼夜节律。
睡眠障碍中西医治疗措施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心理行为或是替代性治疗措施。心理行为治疗法主要有睡眠教育、睡眠限制治疗法、放松治疗法、生物反馈治疗方法、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等。替代或是补充性治疗主要利用体育锻炼;身心纠正例如练习气功、太极、瑜伽和冥想等;物理治疗法包括磁刺激、经颅电刺激、光照治疗方法等。
目前用于治疗睡眠障碍的西药多是作用于多巴胺类和GABA受体,多使用非苯二氮?类药物、苯二氮?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和褪黑色素类药物等。利用某些抗精神药物具有镇静作用的例如奥氮平,能够对患者的主客观睡眠质量进行显著改善,但是不建议在临床中长期作为安眠药的替代药物。如果确定患者为单纯性的睡眠障碍,那么专家通常建议将苯二氮?受体激动类药物作为治疗失眠的最佳选择。这是因为这种药物经过临床实践显示是具有极高安全性的一类中枢神经类药物,安全性较其他药物要高很多。如果患者确定是睡眠障碍同时伴有睡眠呼吸暂停情况,那么苯二氮?受体激动类药物是严禁使用的,这是因为镇静类药物可能导致睡眠觉醒异常,因此引发睡眠呼吸暂停。苯二氮?类药物对呼吸道肌肉的正常节律能够造成影响,导致对低氧反应性降低,会潜在提高睡眠呼吸暂停的作用。苯二氮?类药物在临床多例失眠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服用10mg的唑吡坦,没有出现提高氧减指数以及睡眠呼吸暂停,同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失眠情况,但是如果服用20mg唑吡坦时,就会导致提高患者睡眠期间的氧减指数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的概率。
中医观点认为睡眠障碍大概分为3个方面,失眠、喜卧和多梦。大量研究证明,中药对睡眠障碍有较好的疗效。痰湿和淤血体质睡眠时间长;阴虚、血虚体质睡眠时间短;平和体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偏僻体质会对睡眠造成影响,特别是气虚和气郁体质睡眠质量较差,和平和体质相比气虚体质更容易发生慢性失眠。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选择不同的中药调理,例如龙当泻肝汤、和酸枣仁汤、保和丸、血府逐瘀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近10年治疗失眠使用最多的为行气活血、清热降火、养心安神和滋阴下火类药物。除了中药方剂,目前临床中也常用中医成药进行治疗,如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在临床可用于治疗睡眠障碍、焦虑抑郁,且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以在辨别患者睡眠障碍类型后,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疗法,但是目前随机对照试验质量不高,缺乏明确的随机分配方案和方法,日后需要进一步证实,从而为临床运用及医学研究提供更完备的依据。可以利用针灸、穴位和推拿来治疗睡眠障碍。研究证明耳穴干预对于改善亚健康状态人群的睡眠障碍问题有显著的作用。针灸治疗睡眠障碍安全有效,同时还具有便捷和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总结与讨论现代医学治疗睡眠障碍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其中药物治疗的常用药品包括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抗组胺药等,其中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苯二氮?类药物是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常用药物。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长期采用苯二氮?类药物治疗患者容易产生机体耐药性、依赖性、成瘾性和宿醉情况,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记忆损害、戒断症状等不良反应,因此采用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非苯二氮?类药物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成为可行方案,受到了越来越多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中医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常用方法包括药物疗法、针刺疗法、推拿、按摩等方式。临床中采用养心方治疗睡眠障碍,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睡眠对于人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睡眠质量有直接的关系。目前很多医学专家都致力于研究睡眠障碍的治疗措施[9],不仅深入研究如何进行有效治疗,同时还深入研究如何采取措施预防睡眠障碍的发生,并对容易发生睡眠障碍的人群进行深入调查,明确睡眠障碍给人体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危害。西医主要通过合理利用镇静催眠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起效较快,但是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呼吸抑制加剧、乏力、嗜睡、存在耐药性、药物依赖等情况。中医则运用整体理念,采取辨证治疗的方式调节和治疗睡眠障碍,治疗效果较好但是药物起效慢,因此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既能有效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同时还能尽快缓解症状,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确保患者的健康。睡眠障碍方面还存在很多未知的领域,医学专家还需要继续积极探索,全面提高睡眠障碍的诊疗水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rcbj/1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