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郭某,女,53岁,已婚,无固定工作。因紧张、烦躁、坐立不安、心悸、气急、怕疯、怕死4月余,于年10月初入院。
患者于年5月末因家庭琐事而心烦焦虑,当月因月经持续10几天而感到恐慌。经妇科检查为“子宫内膜增厚”,并给予对症治疗病情好转。但患者始终担心有癌症的可能,医院去检查,每次检查,医生都告诉患者病情无大碍。
但患者仍恐惧患有不治之症,又怕被丈夫抛弃。于是失眠、烦躁、易激怒,对外界环境兴趣降低,但尚能坚持工作和操持家务。3个月后症状加重,并出现发作性极端烦躁、坐卧不宁、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出汗、手脚麻木。自觉会发疯、变傻,有濒死感,每次发作持续半个小时左右自行缓解,几乎每天皆有发作。发作间歇期仍有烦躁,担心再发,但尚能控制自己。至9月末,症状更加严重,自称“太难受了”,浑身无力、喘气费力,严重时有窒息感。心中出现“一阵阵绞痛”。
家属带其到心内科住院治疗,检查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甲功等均未见明显异常。住院期间病情稍有好转,但缓解不明显,而且又增加了胃肠道症状。每天都要大便十余次,虽然有便意,但便量非常少,于是患者担心又患了“肠癌”。经科室查房意见:考虑与心理因素有关,于是10月初到精神科门诊进行诊治,诊断“焦虑状态”,收治入院治疗。
既往史:4个月前诊断“子宫内膜增厚”,经治疗,病情已好转,无其他不适。
个人史:足月顺产,初中学历,适龄结婚。
病前性格:急躁,好强固执、心胸狭窄、多疑多虑、做事犹豫不决。
家族史:否认家系中有精神疾患和遗传性疾病史。
检查
体检:体温36.5℃,脉搏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80mmHg体格检查:双侧甲状腺不肿大,心律齐、无杂音,肺听诊正常,上腹部皮肤表皮脱落,局部红肿,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精神检查:意识清,衣着整洁。恐慌貌,两眉紧锁,不能保持安静,搓手顿足、来回走动。在交谈中,时时抓住医生的手,喋喋不休叙述自己的痛苦,声泪俱下,呻吟不止,反复讲“自己难受”,胸闷、气急、心悸、头昏,一句话要重复好几次。未查及有嫉妒妄想。自称自己只想治病,除此其他什么都不想做,意志活动呈病理性增强,自知力部分存在。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及肝功能正常,血清T3、T4测定正常,血糖正常,心电图正常。
治疗
入院后给予劳拉西泮、普萘洛尔和帕罗西汀治疗。劳拉西泮为1mg,每日三次口服,帕罗西汀为20mg/天,心得安为30mg/天,症状明显减轻。
1周后增加帕罗西汀至40mg/日,将劳拉西泮减量至1mg,每日二次口服,病情无明显波动。
2周后停劳拉西泮并配合心理治疗,第4周病情好转出院。仅偶尔出现短时间轻度烦躁、心悸。
讨论
本例表现有以下特点:
1.亚急性起病,病前有明确的精神刺激,患者对这些刺激反应较为强烈。
2.有多种焦虑症状表现:
(1)心理症状:烦躁不安、易激惹、神经过敏、悬念、过分担心、紧张、认为自己会死。
(2)运动紧张:坐卧不宁、来回走动。
(3)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胸闷、气急、心悸、头昏、手脚麻木、出汗。
3.抑郁症状:哭泣,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会死,欲自杀等。
4.无明显精神病性症状。
5.无明显器质性原因。
临床确定诊断:焦虑障碍。
鉴别诊断
一、患者在病中无明显强迫症状,故不考虑强迫症的诊断。
二、在疾病的急性期出现“怕死”的感受。本患者的怕死不是境遇性的,是继发于焦虑的认知改变,所以排除恐怖症。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未曾经历过严重的、威胁性和灾难性的生活事件(如自然或人为的灾害、战争、严重意外事故、被强奸等),而且没有强烈的创伤性体验,故排除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
病程特点:患者病程4个月,呈亚急性起病,随病程延长有加重趋势,基本临床特征为广泛性和持续性焦虑,主要临床表现为:病人终日神经过敏、过分担心、常有颤抖、肌肉紧张、出汗、头昏、心悸、烦恼和不祥的预感。根据特点,诊断为焦虑障碍。焦虑症状主要为持续性的,中间出现一段时间的急性焦虑发作,导致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从生理学来讲,植物神经又叫自主神经,因为不受意志支配,所以大多俗称植物神经,其包括两个重要的神经,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在内脏器官上,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起着相反的作用,比如,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胃肠蠕动减慢、增加血压,而副交感神经却减慢心率、增加胃肠蠕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相互制约中维持着平衡。也就是说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起负作用,以很好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这便是植物神经的功能。如果植物神经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这就是我们说的“紊乱”。
植物神经,由大脑皮质神经支配,正常情况下,大脑皮层的兴奋和紧张会交替的进行。而当某种过大过强的刺激出现时,就会引起大脑皮层过度兴奋,从而使脑内高级中枢出现紧张反应,引起相应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无规律的起着主导作用,导致患者一会儿心慌冒汗,一会儿腹痛腹泻,忽冷忽热。病情复杂者则可能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濒死感、胃痛、胃胀、呕吐等,少见者还会出现皮肤发麻、皮肤发痒、痛经等感觉障碍。
奇怪的是,尽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会导致很多的临床表现,几乎所有的检查都没有阳性发现。患者因出现胸闷、心慌、濒死感等症状,频繁就诊于急诊科或心内科,但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医生的解释,都不会令患者满意。所以大多数患病个体长期承受疾病的折磨,痛苦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焦虑患者都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而且会随着焦虑情绪的加重而使躯体症状加重,我们称之为“躯体焦虑”。
导致躯体焦虑原因很多,大度与下列因素相关:
1.情绪因素:长期的精神心理创伤可使人出现“紊乱”。如家庭纠纷、婚姻的不幸、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都可能使人们的精神过于紧张、心理负荷过重而导致大脑皮层活动异常,引发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功能紊乱。
2.性格因素:往往这类人群抗压能力较差,且心思细腻,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悲观、受暗示性强。所以,一旦遇到不良事件应激时,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就会转化为一种“躯体不安”,这些躯体症状通常多变且间断出现。
3.体质因素:往往患病个体的神经系统,其兴奋性比一般人高,且稳定性差。具体可表现为对事物的反应强度高、速度快、觉醒度和情绪化指数高。
4.性别因素:有研究显示:女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生率远高于男性,几乎是男性的2~10倍。
5.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其家族成员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比例高于普通家庭。
6.年龄因素:临床上以妊娠期、生育期和更年期多见,可能与患者的内分泌的明显变化以及对外界应激因素的影响敏感化有关。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有学者研究发现:半数以上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存在着一定的人格问题及消极的、敏感的认知方式,这些患者在症状中表现出了明显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困扰或家庭功能的紊乱有关。帕罗西汀精神心理科常见的药物,不但可以治疗抑郁与焦虑,还可以缓解胃肠易激惹、胸闷、胸痛不适、心悸、上腹饱胀、嗳气、呃逆等症状。对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治疗,,取得了较传统的内科对症治疗更好的效果。
具体机制如下:
帕罗西汀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突触前神经末梢5-HT转运蛋白,抑制5-HT再摄取以及降低5-HT1A受体的敏感性,使突触间隙5-HT含量增加,来降低内脏高敏感性,也可以在脊髓水平通过降低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fos等疼痛介质的表达,发挥中枢止痛作用,降低内脏敏感性。在大脑中,帕罗西汀可以抑制额叶皮质的c-fos基因表达、减少血浆皮质酮的含量和增加额叶皮质5-HT含量。
当然,SSRIs类还有其他药物,如西酞普兰、舍曲林、氟西汀,以及我们病例中提到的帕罗西汀,都是可以选择的药物,其中,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是获美国FDA批准可以用于惊恐障碍的治疗。之所以,选择帕罗西汀,是因为,帕罗西汀又是被FDA批准可用于广泛性焦虑治疗的药物。有大量数据研究表明:帕罗西汀在20-50毫克/天时可有效降低焦虑,体现在量表上时,可以使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得分降低60%
2、生活规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吃饭规律、饮食节制,早睡早起。事实表明,规律性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良好心境。
3、劳逸结合:无论工作多忙多累,适当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例如,向远处眺望,做眼保健操、增加体育运动或其他爱好。
4、运动锻炼:尽量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不要没事一个人闷在家中。体育运动能调整大脑功能,延缓大脑老化,同时还能改变人的情绪。
所以,坚持长期锻炼,能增强人的体质、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增强,治疗植物神经紊乱。
5、情绪良好:既然情绪能够影响自主神经功能,那么良好的情绪自然是有利于此疾病的治疗的。遇到烦心事情绪低落时,可以找人倾述出来,这也是一种积极宣泄的方式。
总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一个复杂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患者常常表现为胃肠神经症、心脏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焦虑症、抑郁症等。我们可以将很多症状解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了解了疾病的性质后,有利于患者的心态调整,促进病情的康复,不至于使患者每次发病都彷徨无措。
作者医生简介
方利伟
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普通精神科,主治医师
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本科,毕业以来一直工作于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医院进修学习,对儿童精神疾病,成人及老人精神疾病有很深的研究。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专科医院白癜风专科哪家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jczd/9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