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颈椎病

导读

颈椎病是严重的颈椎退变性疾病。是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包括相邻椎节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或血管及相关组织,并引起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主要病理:本病最基本变化有髓核突出和脱出、韧带骨膜下血肿、骨赘形成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等。动力性改变包括颈椎不稳,如椎间松动、位移和生理弧度的改变。器质性改变加重了动力性改变,动力性改变又促进了器质性改变,互为关系。这些改变,构成了颈椎病病变的实质。

简易分型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及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管压迫性),专科分型(期)分为颈椎间盘症期(颈椎病)、骨源性颈椎病期、脊髓变性期。

各种不同类型颈椎病早期表现都可以局部症状为主,如颈酸痛、乏力、头昏或上肢和手指麻木等、行走困难或步态不稳等。已为临床医生所熟悉,但由于颈椎病变对邻近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组织刺激和压迫的不同,可发生各种不同症状,使得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临床上常发生误诊,因此,有必要了解、熟悉这些易误诊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以指导治疗。

颈心综合征----颈椎病引起的心脏症状、心电图改变称为颈心综合征。由于颈椎病和冠心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被误诊为冠心病。

颈心综合征----临床表现

①心前区为针刺样痛或胀痛,持续时间多在15min以上,有时可达数小时;其发作常与头颈部位置改变有关。

②表现为胸闷气短、头昏、胸背刺痛、心悸心烦、眩晕、乏力;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部分患者伴有早搏、心动过速或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疾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③硝酸盐类制剂不能终止颈源性假性心绞痛,经常规扩管、抗心律失常药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异常无改善。

④颈椎X线片有生理弯曲变直、椎体增生、椎间隙变窄等明显病理改变。

⑤按颈椎病治疗后,随颈椎病的好转,心脏异常表现可获改善或消失。

颈性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以血压增高者较常见,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与高血压病均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两者并存的机会不少,易误诊。

颈性高血压----临床表现

①有颈椎病典型症状和体征,血压增高超过正常标准;

②常同时伴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或颈心综合征;

③颈椎病病程一般在1年以上;④降压药通常无效,治疗颈椎病后,血压常随之降至正常。

颈性晕厥----颈椎病可发生突然晕厥,称为颈性晕厥,易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患等。

颈性晕厥----临床表现 

①常有典型颈椎病史;

②多在行走中突然扭头时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在地,倒后由于颈部位置改变,可很快清醒过来,不伴意识障碍,无后遗症,这是颈椎病发病的一个特殊症状,具有诊断价值;

③常伴有反复发作的眩晕,其发生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

④可有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⑤颈椎X线片可见肥大性颈椎病征象,椎动脉造影、TCD检查可显示椎-基底动脉狭窄情况。

颈性吞咽困难----临床表现

①主要表现吞咽困难或食管异物感;

②吞咽困难时轻时重、非进行性,常伴有程度不同的颈肩疼痛、上肢麻木等颈椎病的其他表现,常与颈部位置有关;

③少数患者有吞咽疼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

颈性吞咽困难----临床表现

④颈椎侧位片可见明显向前突出的骨赘等改变,食道钡餐检查可观察到狭窄部位,CT可清楚显示颈椎前缘增生情况及食管受压程度;

⑤激素、抗炎药(如消炎痛)等治疗后可缓解,但易复发。

颈源性头痛----由颈枕部或(及)肩部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的一组综合征,称为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临床表现

颈源性头痛患者往往伴有颈枕部或(及)肩部症状,治疗颈椎病后,头痛可以缓解或消失。在诊治时大多简单地处理头痛,却对颈枕部或(及)肩部症状则忽略了,以致于头痛缠绵。

颈性视力障碍----颈椎病可引起视力下降、眼胀痛、畏光、流泪、瞳孔不等大,甚至视野缩小、视力锐减,少数患者还可引起失明,称为颈性视力障碍。

颈性视力障碍----临床表现

①视力减退、复视、头痛、头晕、共济失调、眼胀痛、阅读困难、失眠、记忆力下降,常伴颈椎病症状,且视力障碍加重与减轻与颈椎病症状成正相关;

②早期呈间歇性视力模糊,一眼或双眼胀痛,继之出现眼部其他症状;

③眼科检查找不出原因,按眼科治疗无效,按颈椎病治疗后,随颈椎病的缓解视力可有显著改善;

④颈椎X线片和CT显示颈椎病表现。

颈源性乳房疼痛----颈椎骨赘压迫支配乳房区域的C6/7神经根时可引起顽固的乳房痛或胸大肌疼痛。

颈源性乳房疼痛----临床表现

①起病缓慢,疼痛程度有时和颈部位置有关,并常与其他颈神经症状呈正比;

②多为单侧乳房或胸大肌痛,往往同时存在颈肩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

③可有胸大肌压痛或受累神经根支配节段的肌力、感觉等改变;

④乳房和胸大肌本身以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⑤按颈椎病治疗,随颈椎病的好转,乳房和胸大肌疼痛可改善或消失。

颈源性低血糖症候群----临床表现

早期多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可出现饥饿、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多汗、乏力、头晕、肢体震颤、焦虑及紧张等临床症候群。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临床表现 

①急性起病,短期内症状加重至瘫痪卧床;下肢的功能障碍重于上肢;受损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而深感觉、识别觉存在;括约肌功能障碍,多表现为尿潴留。

②MRI示:脊髓前2/3水肿扩张;T1加权相呈低信号,T2加权相呈高信号。

③在发病高峰30h内行颈前路切骨减压术后,均有良好效果。

痉挛性斜颈和肢体异常运动----以此为主要表现的颈椎病报道不多,但有研究结果却提示部分姿态活动异常和颈椎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痉挛性斜颈和肢体异常运动----临床表现

①反复颈部不适,逐渐出现颈部阵挛性不自主扭动,情绪或工作紧张时不自主运动的频率增多,睡眠时消失;行走时双眼不能向前平视,双眼无屈光不正,视力正常。

②查体:颈椎椎体移位,相应关节囊肿胀;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颈肌变硬,双上肢根性征阴性,霍夫曼征阴性。

③实验室检查:X线及MRI显示颈椎病表现。

④针对颈椎病治疗,颈椎病治愈的同时痉挛性斜颈消失。

脊髓型颈椎病(CSM)症候群----临床表现

①CSM起病隐袭,表现复杂,可表现为单肢震颤、抽搐,某一手指或手掌烧灼感,怕凉、晨僵、单耳重听、双耳疼痛、肢体麻木、共济失调、植物神经及括约肌功能失调等症状;

②有时早期表现为下肢疼痛、无力、跛行,晚期则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瘫痪。

脊髓型颈椎病(CSM)症候群----临床表现

③虽可表现为双下肢瘫、三肢瘫、四肢瘫或交叉瘫,但无颅神经及语言障碍,且症状起伏波动;

④感觉改变平面与病变平面可不一致,有时感觉障碍呈节段性分布;

⑤个别患者的下肢症状可为颈椎病的首发表现,而颈部症状很轻,极易误诊;

⑥可伴有排尿、排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尽或大小便失禁等;

⑦检查霍夫曼征阳性或可疑阳性,伴或不伴下肢肌张力增高;

⑧X线片符合颈椎病,CT或MRI片显示硬脊膜、脊髓受压或变形,尤其是MRI对本病的确诊以及了解脊髓受压的确切部位帮助最大。

小结:为减少误诊、漏诊,凡年龄在40岁以上,有下列症状之一者,均应想到颈椎病的可能:

①与头颈部位置有关的心前区疼痛或心律失常,抗心绞痛或抗心率失常药物治疗无效;

②服降压药效果不佳的高血压;

③不伴意识障碍的猝倒,倒后很快清醒站起;

④时轻时重、非进行的吞咽困难或咽部有异物感,或与颈部活动有关的反复发作性舌根和咽部剧烈疼痛者;

⑤伴有颈枕部及(或)肩部的顽固头痛;

⑥眼科查不出原因的单侧或双侧视力锐减,按眼科治疗无效;

⑦乳房及胸大肌本身无病变的顽固性疼痛;

⑧糖尿病患者反复发生类似低血糖表现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而及时查血糖并不低者;

⑨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痉挛性斜颈和肢体异常运动;

⑩高位脊髓相关症状。

文章来源:好大夫在线

整理:全球康复资讯

全球康复资讯全球康复资讯是康复医疗平台的第一网络媒体。包含康复新闻,康复科技,康复科普,康复教育,康复调研,康复专题,康复交流,康复金融,最适合医护人群和患者阅读的资讯精选。业务--长按此







































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中科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jczd/19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