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凯教授针刺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组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失调的症候群,临床以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本病属于中医郁证、不寐、头痛、心悸、汗证、脏燥等范畴。临床可见头痛﹑失眠多梦﹑心烦﹑烘热多汗﹑记忆力减退﹑心悸胸闷﹑呃逆腹胀﹑消化不良﹑便秘﹑焦虑烦躁等症状,往往被误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等,而临床体征﹑理化检查及相关仪器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本病症状多种多样,其发病与生活节奏不规律或内环境对于外界变化的适应与否有密切关系。

《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类经》指出“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黎师认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位在心,病机与心、肝、脾、肾四脏功能失调有关。病因往往与情志失调、忧思过度、所欲不遂、劳心过度等相关。精神刺激、情志不舒,使肝气郁滞,郁久化火,进而导致肝火炽盛,木火扰心,或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肝郁乘脾,导致脾失健运,蕴湿生痰,痰郁化热扰心均可出现心烦、焦躁不安、心悸、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等症状,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肝气郁结而成气郁,忧思过度、肝郁伤脾均可使脾失健运,气血津液生成运行障碍,最终导致中焦气机不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呃逆、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肝郁日久化火伤阴,累及于肾出现至肝肾阴虚,出现腰膝酸软、胁肋隐痛、盗汗、午后潮热、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迁延日久出现肝肾阴虚,心阳偏亢之心肾不交之征象。

黎师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分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三种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主穴:四神聪、安眠、内关、太冲、太溪、三阴交。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其前后两穴均在督脉的循行路线上,该穴可调治元神之府产生的病患,可引阳入阴,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同时针以安眠,调理气血阴阳,阴阳调和;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可调心神、启窍闭,疏肝解郁;太溪、三阴交滋补肾阴;内关可补益心气,调补心神。

证型:肝郁脾虚

症见:心烦、焦躁不安、心情低落、心悸、胸闷、气短、胸胁胀满、失眠多梦、妇女月经不调、疲乏、倦怠、四肢无力、便溏,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弱

病机:肝气郁结,日久伤脾,致肝郁乘脾,气血生化乏源,心脾两虚

配穴:1、体针:太白、大都、行间、肝俞、脾俞、膻中、足三里、合谷。便溏者加天枢,上巨虚。疲乏、倦怠者加气海、关元。

2、耳穴压籽:心、肝、胆、肾、神门等穴区,采用王不留行贴敷并按压。

证型:肝肾阴虚

症见:腰膝酸软、胁肋隐痛、失眠、健忘、盗汗、午后潮热、头晕目眩、耳鸣、便秘等,舌红,脉细数

病机:肝郁日久化火伤阴,累及于肾,致肝肾阴虚

配穴:1、体针:照海、曲泉、阳陵泉、肝俞、肾俞

2、梅花针叩刺:可配以百会以及督脉、膀胱经,以梅花针循督脉、膀胱经走行叩刺

证型:脾肾阳虚

症见:腰膝酸冷、畏寒肢冷、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

病机:平素阳虚或肝肾阴虚日久累及于阳,致阴损及阳

配穴:1、体针: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脾俞、肾俞,便溏加上巨虚、天枢

2、艾灸:取神阙、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组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失调的症候群,西医对该病的病因认识目前尚不清楚。本病从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来看,其病因多为七情所伤,病位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初期多为实证,外则为虚实夹杂之证,归属于中医的“心悸”、“郁症”、“脏躁”、“不寐”等范畴。针刺具有双向调节、疗效迅速、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一旦取效不易反复,不仅改善症状且调整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现代研究也表明: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常存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脑中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增高可以导致植物神经紊乱,针刺可降低皮层5-羟色胺的代谢,提高其活性,并协调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之间的平衡来发挥治疗植物神经紊乱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效果。

古今医案云平台

欢迎访问古今医案云平台: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jbzz/86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