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健康管家关爱心脏糖尿病人谨防

拨打--糖尿病问题,免费咨询热线

  糖尿病是一种损害全身大小血管的疾病,所有糖尿病的并发症都与血管损伤有关。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是高血糖损害了冠状动脉造成的。糖尿病造成的冠状动脉病变,常比没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广泛,更严重。而且,因为糖尿病造成的神经病变对疼痛不敏感,所以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往往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感觉轻微憋闷,有时候甚至检查心电图都表现为正常,这种假象使很多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机会,甚至造成猝死等较严重的后果。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对心脏的保护。关爱我们的心脏。

  “糖心病”有四大特点

  1、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由于长期高血糖,使支配血管的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发生病变,使血管不能及时收缩,当体位发生改变(由卧位变为立位)时会出现一过性收缩压下降超过3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出现头晕、眼花、心慌、出汗、眼前发黑,甚至昏厥,即“体位性低血压”。但正常人可通过提高血管紧张度和心脏排出量,使血压基本正常。

  2、静息状态下心跳加快或“固定心率”正常人运动时心率增快,休息时心率减慢,而糖尿病人则不然,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心率增快,每分钟多在90次以上,同时伴心悸、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这是由于长期的糖毒性致使迷走神经受损的缘故。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固定心率”,即心率不随活动或休息而增快或减慢,这也是由于患者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受损,心脏完全失去了植物神经支配的缘故。

  3、发生无痛性心梗几率高普通心脏病患者在心肌缺血缺氧时,会产生大量乳酸,刺激心脏的感觉神经,使患者产生疼痛感(心绞痛)。但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即使心肌发生了严重的缺血、缺氧,甚至发生了较大面积的梗死,也不会出现疼痛或者仅表现为轻微疼痛,从而极易误诊、漏诊,也是造成这类患者猝死的原因之一。

  4、发病年龄早普通心脏病的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而糖尿病患者心脏病的发病年龄一般要早于普通心脏病,这主要是患者长期的高血糖损害造成的。

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往往临床结局较差,致死率较高,因此,临床应重视糖尿病性心脏病的治疗与预防。

1

治疗原则

由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是糖尿病加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的发生,与血糖、血脂代谢异常以及血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因此,应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长期服用适量、适当的抗氧化剂等血管活性药物,并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此外,糖尿病性心脏病的治疗不应仅局限于对某一症状、指标的治疗与改善,而应综合干预。以饮食、运动、血糖检测、减重作为基础治疗措施,同时结合药物治疗,方可保证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同时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电、血压、血脂、血糖监测,注意血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时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

2

治疗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在心脏允许的情况下坚持适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限酒戒烟,保持作息规律及心态平和。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动疗法中,应准确掌握患者心功能指标,合理安排、进行活动,选择恰当的活动量以及运动方式(如快步走、慢跑等),严禁过度运动、剧烈运动。

合理控制血糖

血糖过度波动损伤血管,可导致心血管病变。所以在治疗糖尿病时,既要平稳降低血糖,又要控制血糖波动不宜过大,尤其应避免出现低血糖[2]。

对于老年人及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应控制在8~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控制在7.5%~8.0%。

双胍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有助于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确切的保护心脏作用,可减少心梗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比较适用于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格列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虽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腹型肥胖,但因可导致水钠潴留及浮肿,故有心功能不全及浮肿的糖尿病患者禁用。此外,许荣等试验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血糖的波动范围小、防止低血糖发生、体质量趋于平稳。

严格控制血压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建议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收缩压控制在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80mmHg以下。部分患者,如年轻没有并发症者在没有明显增加治疗负担的情况下可控制收缩压mmHg。

对糖尿病患者血压增高的初始干预方案应视血压水平而定。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如果超过/80mmHg即应开始生活方式的干预,以减低血压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血压≥/80mmHg者可考虑开始降压治疗。糖尿病患者收缩压≥mmHg时必须启动降压治疗。

供选择的药物主要有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其中ACEI或ARB为首选药物。为达到降压目标,通常需要多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联合用药推荐以ACEI或ARB为基础的降压药物治疗方案,可以联合使用钙拮抗剂、吲哒帕胺类药物、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小剂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纠正脂代谢紊乱

糖尿病同时合并血脂异常属于极高危人群,降脂治疗目标是4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血清LDL-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应控制在2.6mmol/L(mg/dl)以下,保持HDL-C(高密度脂蛋白)目标值在1.0mmol/L(40mg/dl)以上。首选他汀类药物治疗,如合并高TG(甲状腺球蛋白)伴或不伴低HDL-C者,可采用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

重视抗栓治疗

建议糖尿病患者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75~mg/d)作为预防。此外,还可选择氯吡格雷。贾珠银、倪秋明观察到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提高冠脉血流灌注,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改善心功能,且对血糖无显著影响。

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运重建总体原则为[7]:对于冠脉病变不复杂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优先推荐药物治疗;对于存在多支或复杂冠脉狭窄的患者,推荐行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而非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若行PCI,建议使用DES(药物洗脱支架)。

具体推荐意见如下:

对于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优先推荐优化药物治疗,除非合并大面积心肌缺血或左主干、前降支近段病变;

对于存在多支或复杂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22分)的患者,推荐进行CABG以改善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生存率;

对于合并不太复杂的多支血管病变(SYNTAX评分≤22分)的糖尿病患者,需血运重建,可考虑PCI替代CABG控制症状;

对于STE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行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糖尿病患者行PCI,推荐使用DES。

改善心衰患者预后

糖尿病性心脏病伴心肌梗死发作时一般病情较为复杂,首先应进行胰岛素治疗,采用胰岛素-葡萄糖输注治疗,辅助胰岛素皮下注射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性心脏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结局;β2受体阻滞剂同样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但在临床运用时应掌握其适应证,对于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应避免使用。

使用改善营养代谢药物

对于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除控制血糖、降压、调脂、抗血栓外,同时针对自主神经病变选用维生素B1、肌苷、三磷酸腺苷等神经调节和改善营养代谢药物,以延缓及减轻神经病变。

3

预防策略

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脏病时,一般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已较严重,病程时间多漫长,因此对于糖尿病性心脏病应以预防为主,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功能受损情况,及时进行心功能检查,避免误诊与漏诊,一旦诊断应给予积极干预。

控制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至关重要。然而临床实践中,糖尿病患者整体的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并不理想。医生应当指导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更积极地控制其他危险因素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只有同时做好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以及防止血栓形成等多方面的预防与治疗,才能有效阻止或延缓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糖心病的一般处理

  1.戒烟。

  2.适当的体力活动。根据病情许可,最好每周有3次以上为时30—60分钟的中等程度活动(如走路、骑自行车等)。

  3.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25千克/平方米左右。特别是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患者。

  4.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应lt;6.1毫摩尔/升。HBA1C应≤6%。

  5.控制血脂。首要目标LDL≤2.6毫摩尔/升。争取HDLgt;0.9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TG)lt;2.2毫摩尔/升。

  首先进行饮食控制。对血LDL和胆固醇升高的患者应限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及肝、脑、肾、肺等动物内脏。骨髓、蛋黄、蟹黄、鱼子、动物脂肪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墨鱼、鳗鱼等。对血TG升高的患者同时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少吃糖和甜食。建议多吃蒜、葱、蕈类、海带、蔬菜、豆类等。如饮食控制无效,则应选用调脂药物。

  6.控制血压。应将血压控制在/80毫米汞柱以内。

  7.尽早使用抗并发症药物。如依帕斯他类同时避免劳累。不饮酒。

  8.抗血小板与抗凝可选用阿司匹林。一日75—毫克,心肌梗死后患者不能用阿司匹林者。可用华法林。

  9.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肌梗死后高危患者(前壁心肌梗死、反复心肌梗死、心功能差、有心力衰竭症候、心律失常)建议应用,亦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

  由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缓慢而隐匿的过程。临床症状出现以前已有一定的功能损害。因此,一旦2型糖尿病获得确诊。就应该进行糖尿病性心脏病防治,认真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抽烟、高血糖等,这样才能保证糖尿病患者安享天年。

  “糖心病”的临床特点

  1、休息时的心动过速,由于糖尿病早期累及心脏自主神经,心率常有增快倾向。一般说来,凡休息状态下心率每分钟大于90次者,应考虑有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

  2、无痛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远多于非糖尿病患者,病死率高达30%一50%。由于自主神经病变痛觉不敏感,心肌梗死发生时常呈无痛性,因其症状不典型常易漏诊或误诊。

  3、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患者由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对血压调节反射失常,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或蹲位起立时会因为血压突然减低而出现头晕,甚至意识丧失等。

  4、猝死,由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功能紊乱,糖尿病心脏病者可因各种应激、感染、手术麻醉等导致猝死,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病人仅感短暂胸闷、心悸后迅速发展为严重休克或昏迷状态以至死亡。

看完不是结束,这些知识一定要传递给你身边需要的人!

糖友健康管家,以远程医疗的新概念,联合医网、药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最新理念提供最专业的糖尿病指导,真正服务于糖尿病患者,如您需要专业的主任给予日常指导,可在本文下方评论留言,或拨打咨询热线--

温馨提示:长期吃降糖药对肝肾副作用很大,一定记得定期体检!服用舒安胶囊可以有效清除血液垃圾、消除并发症,下图了解更多。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用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jbzz/8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