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淑颖康乐养生堂提示:中医认为:毛发不仅具有仪表功能,又是体内气血盛衰的外在标志。《杂病源流犀烛》曰:“毛发也者,所以为一身之仪表。”这种仪表有两种含义:其一,毛发命名的含义:发,拔也,拔擢而出也;眉,媚也,妩媚也;须,秀也,物成乃秀;鬓,随口摇动,髯髯也,髭,姿也,姿容之一类也。既概括了毛发的仪表功能,又反映了从仪表的外证探知机体的成熟;其二,毛发荣枯验证气血的盛衰,这是古人在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至今仍然是临床诊疗毛发疾病时最方便、最直观的方法之一。关于脱发之病名,《内经》称“毛拔”、“毛坠”,《难经》称“毛落”,《诸病源侯论》称“鬼舔头”,《外科正宗》称“油风”(斑秃),明清以后一直沿用此名。脂溢性脱发,古代称“发蛀脱发”,最早见于清代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以后许克昌的《外科证治全书》又载有“蛀发癣”之名。一、病因病机:1、肾虚说:《黄帝内经》载: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坠。丈夫五八,肾气衰,发落齿枯。2、肺损说:张仲岩说,肺主皮毛,肺败则皮毛先绝。可知周身之毛,皆肺主之,察其毛色枯润,可以觇(音蝉)肺之病。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肺气旺则能助津液营血的宣发与敷布,内则荣养脏腑,外则滋润肌肤皮毛空窍。3、血瘀说:《血证论◎瘀血》说“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医林改错》说“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4、血热说:《儒门事亲》说:“年少发白早落,此血热太过也,世俗只知发者血之余,血衰故耳!岂知血热而发反不茂;肝者木也,火多水少,水反不荣,火至于顶,炎上之甚也,热病汗后,发多脱落。《医鉴》说:“过服辛热药而眉发脱落者,乃肝血受伤而火动,非风也”,《医碥》说:“年少发白早脱,或头起白屑者,血热太过也”。(多指油性脱发及少年白发)。5、失精说:《金匮要略》说:“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精泄过多,造成精室血海空虚,一精十血,精血不能互生而发落。6、血虚说:《诸病源候论》说:“冲任之脉,谓之血海……,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毛落”。7、偏虚说:《诸病源候论》说:“人有风邪在头,有偏虚处,则发秃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谓之鬼剃头”。8、湿热说:清《临证指南》曰“湿从内生者,必旁洁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说明恣食肥甘,容易损胃伤脾,湿热内蕴,循经上蒸巅顶,侵蚀发根而脱落。(油性脱发)9、忧愁说:《千金翼方》说:“忧愁早白发落”。忧思不遂,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则发落,或损及心脾,气血化生无源而脱落。10、胎弱说:《兰台轨范◎小儿》说:“发久不生,生而不黑,皆胎弱。”以上可以归纳为:虚与实两大类,虚指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实指血热或血瘀。一、秋收冬藏,秋天收割的季节,阳气由外放改为内收,有阴阳不和、气血不从之人发病,可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升麻、蔓荆子,益气固表,升阳护卫,气血生发。外用生姜片擦头皮,促进气血循环,引血上行。有些经验治脱发的引经药是荆芥,风药中能够入血的药物唯有此药。二、发为血之余,即“血”是头发生长和发育的基础,一旦血虚、血亏,头发赖以生长的基础削弱,则见脱发。
所以中医主要是干涉"血"的生成环节来治疗脱发:①脾胃气虚型: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引起脱发的主要原因,病人往往合并胃肠疾患,表现为消瘦,颜面萎黄,纳呆,乏力,舌淡胖,脉沉细。治以健脾益气,补血生发。②肝郁肾虚行:肝主藏血,“血”畅流颠顶四末,濡养头发生长,全赖肝的条达疏泄,若肝气郁结,血络郁滞,头发是生长就会收到影响,因此治疗脱发,除了注意调理脾胃外,还须抓住调达肝血这一重要方面;肾,“其华在发”,是调和阴阳的根本,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现代医学的内分泌、植物神经功能等综合作用在内,而脱发大多数与内分泌(脂溢性脱发、雄性激素性脱发、甲状腺功能失调引起的脱发)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因素引起的脱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肝肾同源”,治以肝肾同补,这类脱发的患者多伴有头晕,腰酸,腿软,口苦,胸满烦躁,舌质红,脉弦。治以补肝肾,益精血,调气血,促生发。③气阴双损型:气血乃营血生化之源,若气阴双损,化源枯衰,则毛发难生。此型为头发久治不愈型者,兼见颜面晦暗,乏力,口干,虚烦,舌红少苔,脉沉细。治以滋阴益气,补血生发。脱发平时要注意调养
精神调养首先要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脑力劳动者大多经常熬夜,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些因素可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头皮油脂分泌,加重脱发。生活中学会放松,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情,有时比吃药效果更为显著。头发养护伴有油脂分泌过多的脱发者应经常用温水洗头,洗后最好让头发自然风干。整理湿发时,要使用较稀疏的梳子,不要过度用力,因为湿发比干发更容易脱落。梳理头发时一定要梳至头皮,以达到刺激头皮部血液循环的目的。平时最好不带帽子,以免头皮受帽檐压迫,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加重脱发。
中医古方炫通液
酒为五谷之精华,《本草纲目》记载“酒能行诸经不止,与附子相同……用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之分”,“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因此中医认为酒是“百药之长”,甚至古体的医亦作“醫”。刘力红教授指出“头为诸阳之会,发乃肾所主,肾属先天、属坎水,酒本为水,又具火性,正与坎水相应,以之洗头,自有其奥妙。”
其一,善通脑窍而利周身血气。据调查,心脑血管疾病占到目前中国城镇居民常见疾病死亡率的42%,而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大约有万,每年新增万人。而此法能够利用酒导引诸经的作用,辅以手法,在有效地改善头部微循环的同时,还能调整和畅达全身的血气运行,可以对上述疾病起到预防的作用。
其二,善通神明而解心腹郁结。中医认为:“思则气结”,“百病皆生于郁”。目前由于诸多的社会压力导致大众普遍思虑过度,精神高度紧张,出现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等各种亚健康状态,造成免疫力低下,成为众多疾病发生的温床。此法能够利用酒活血行气,醒神健脑,开解郁结,使人神清气爽,焕发活力。
其三,善理气化而使升降得宜。“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升降相因。头为诸阳之会,酒亦为清阳之品,此法能够使两阳相亲和,阳升则阴降,所以更能调理周身的气化,调节胃肠功能,达到“治未病”的保健效果。因此应用此法时,有人会出现食欲增加、大便通畅、矢气增多等身体的变化,亦属于正常情况。
罗淑颖养生堂地理位置: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jbby/6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