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知识(10个题)
心理发展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3个):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它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展
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
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的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都拉)
主要方式:观察学习
替代性强化
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维果茨基提出三个问题:“最近发展区”思想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皮亚杰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归纳为四个基本因素
成熟:成熟指的是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成熟
经验:经验分为两种:一种物理经验,一种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环境
平衡化
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2)前运算阶段(2~6、7岁):
皮亚杰支出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5个):泛灵论
自我中心主义
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思维的不可逆性
缺乏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3、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
婴儿依恋的类型(3个):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依恋,是不安全型依恋
2、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反应性、情绪性、社会性刺激
3、在8个月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在一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
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3个):
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
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2、5岁以前儿童难以运用记忆策略
3、幼儿的思维具有两大特点: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幼儿期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有两个主要发展趋势:
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第四单元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自我情绪体验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愉快、愤怒)向社会性情感体验(自尊、羞愧)发展。
幼儿期自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以后的情绪发展和适应性
高自尊与以后对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有关
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2个):
父母的教养方式:高自尊儿童父母教养的特点有四个:一是温暖、关爱,二是严格要求,三是民主,四是以身作则
同伴关系因素
儿童认同的对象通常是具有较高的地位、具有权威性,有较强的能力,聪明、健壮或漂亮的人。
第一逆反期的表现是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其年龄主要是3~4岁,因个体发展的需要会有所提前或延后。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养育者。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5个):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1、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3个):
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在9~10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
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将儿童分为三种:受欢迎的儿童
不受欢迎的儿童
受忽视的儿童
帮助受忽视的儿童改善人气特点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个方面是对其直接干预
第二个方面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第三个方面是发挥班集体的帮助作用
童年期亲子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父母与儿童对其行为的共同调节,对儿童行为的共同调节的意义在于亲子关系由单向权威服从关系逐渐转变为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
家长的素质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4个):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
联系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青春发育期
情绪变化的特点(2个):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第二逆反期,少年期逆反期的表现(3个):
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
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
观念上的碰撞
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但也具有迁移性
第一、第二两个逆反期的异同
逆反期的年龄时段
两个逆反期的共同点
两个逆反期的不同点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将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二元论阶段
相对性阶段
约定性阶段
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个):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
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形式逻辑思维具有严格的规律性,二辩证逻辑思维具有非常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并不是所有的中年人都能达到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导的思维水平,
第四单元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中年期的人格特征(3个):
稳定性
成熟性:三个表现,内省日趋明显,心理防御机智日趋成熟,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感知觉是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
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3个):
老年人机械记忆衰退明显,意义记忆叫机械记忆衰退为慢
再认能力表现出逐渐老化现象,但再认比回忆保持较好
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
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主要在于信息提取困难,编码储存和提取。
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5个):
不安全感
孤独感
适应性差
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
回忆往事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5个题)
即使是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人的异常心理是由如下缘由造成的:“固着”,焦虑,压抑。
巴浦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内省经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对于精神障碍患者,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辅助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并且要满足如下条件:一是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才能进行。二是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三是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
感觉过敏
内感性不适
幻听:幻听包括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幻听。
幻视
内脏性幻觉
真性幻觉
假性幻觉
功能性幻觉指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功能性幻听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两者互不融合。
心因性幻觉指由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
10、思维奔逸
11、思维迟缓
12、妄想的特点:(1)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2)对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坚信不移
(3)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
13、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14、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的,内容不可理解,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
15、继发性妄想是指以错觉、幻觉、情绪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
16、强迫观念
17、超价观念
第二单元情绪障碍
1、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
2、客体性焦虑(恐惧)
3、神经性焦虑
4、道德性焦虑
5、情绪淡薄
6、情绪倒错
7、意志缺乏
8、心因性精神障碍
9、意向倒错
10、作态
11、强迫动作
12、心理症状:认识障碍、情绪障碍、意识和行为障碍
13、生理症状:植物系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睡眠的异常
饮食异常
体重异常
性功能异常
常见精神障碍
第三单元神经症
神经症具有如下五个特点:第一,意识的心理冲突
第二,精神痛苦
第三,持久性
第四,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第五,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第四单元应激相关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主要表现为(5个):
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
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在麻木感和情绪迟钝的持续背景下,发生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漠无反应、快感缺失、回避易联想起创伤经历的活动和情境
常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伴有过度警觉、失眠
焦虑和抑郁与上述表现相伴随,可有自杀观念
第五单元人格障碍
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固执已见为特点。
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
焦虑性人格障碍,是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冲突是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但效率有所下降
自始自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内心冲突是常形的
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反应对象被泛化
关于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大致有如下五个方面:
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
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
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第二单元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1、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5个):
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变化
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体验和感觉上
情绪低落
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压力源的种类(3个):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第二单元压力的适应
压力的种类(3个):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叠加性压力:同时性叠加压力和继时性叠加压力
破坏性压力:这类“战场疲劳症”纳入所谓“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D
“灾难征候群”的特性有三个阶段:一是惊吓期,二是恢复期,三是康复期
2、年,内分泌学和生物化学家塞利,把适应压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警觉阶段,二是搏斗阶段,三是衰竭阶段,上述三个阶段统称为“一般适应征候群”
第三单元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对压力引发疾病的机制,曾经有两种解释:体质、压力论
器官敏感论
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3个):
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临床相阶段,又有及时型症状和滞后型症状两类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只做习题解)(10个题)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10个题)
心理咨询主要的理论包括精神分析心理学、存在一人本主义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罗杰斯将心理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陈忠庚认为,心理咨询就是班长人们去探索和研究问题,使他们能决定自己一个做些什么,心理咨询应明确三个问题:(1)待解决问题的性质、(2)咨询师的技术、(3)所要达到的目标
心理咨询是有某些限定的职业活动,是保证咨询成功必要的条件。
咨询师的职责限制:咨询师的职业责任不是无限的。
时间上的限制:咨询时间一般定为每次50至60分钟,两次咨询之间的时间
间隔一般为一周。咨询关系也是有限制的,咨询结束,咨询关系也就终止。
感情限制
咨询目标限制,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心理咨询目标只能锁定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2)在心理咨询的各个阶段以及最后结束咨询时,到底能将心理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这也是有限制的。
6、中立性态度:尊重、接纳、非评判性、价值中立、无条件积极健康捷径导致输卵管堵塞的原因是什么骑友不可不知的自行车历史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jbby/2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