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放下焦虑,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没有人为了我!”

在天津一所中学的门口,一个男生在路边失声痛哭。

就在几秒前,他头也不回地冲进了来往车流,幸好身边同学眼疾手快,一把拽回了他。

男孩不顾路人侧目,放声哭泣,抱怨父母给了太大的压力:

没有人为了我……他们只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

都说成年人的崩溃在一瞬间,孩子又何尝不是。

总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玻璃心,动不动就要死要活。

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玻璃心,而是这一代的孩子,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了上一代人。

就像那句话说的:中国的孩子真的太难了,要背世界上最沉的书包,参加世界上最多的考试,最早品尝孤独与压力。

孩子的压力,源于父母过度焦虑

心理学教授陈默提出过一个观点:

现在的孩子有着空前的学业压力,这还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压力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

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

我们的孩子是跟一群焦虑的人在一起,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都没有的。

去年底考研的第一天,济南一个考点外面,出现了一对母子的身影。

妈妈带着5岁的儿子在寒风中站了一个多小时,竟然只是为了让孩子过来感受一下考研氛围!

按照她说的“孩子还有16年,大约多天就要考研了,提前带过来感受氛围,对孩子成长有帮助”。

可,一个5岁的孩子,他到底能感受出什么氛围?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变得这么着急了?

朋友圈里,曾有父母这样说:

眼见着比你孩子优秀的孩子,比你孩子更努力;比你孩子优秀的孩子家长,比你更焦虑。你能不焦虑吗?

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焦虑孩子上不了好小学,害怕孩子学的特长被比下去……

好像,不焦虑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家长。

看过一部纪录片《起跑线》。

7岁的汤笑嫣生活在教育资源丰富的北京,与之对等的也是更激烈的竞争。

张薇把女儿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兴趣班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尤克里里、声乐、舞蹈、西班牙语、思维……

按照张微的话讲:你要学这个,咱不能输在起跑线。

每到周末,为了赶上四散在北京城的各种班,从早上七点一直到下午五点,母女俩跟打仗一样,一直不停地奔跑、赶车,午饭时间也被压缩到按分钟计算……

用张微的话来说,每次陪女儿跑完一整天的兴趣班,自个儿都得瘦个两斤。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浓浓的焦虑。

你的焦虑是扼杀孩子天性的刽子手

马东曾和许知远聊天,说如今走在北京的街上,每个人脸上的表情是那么的不一样。而许知远回答到,但又那么一样。

这种“一样”的表情,就是每个人仿佛都一样的焦虑。

但各位家长,你们知道吗?

你的焦虑,其实是扼杀孩子天性的刽子手,你们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正是这种焦虑,让无数家长和孩子都处于连轴转的水深火热中。

“那帮IT工程师9·9·6(每天早九点上班,晚九点下班,每周工作六天)算什么?为了孩子,我全·年·无·休!”

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这种中国式父母的焦虑,很有可能会废掉我们的孩子。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中有一个桥段:一个小姑娘考试考砸了,扛不住妈妈的批评,于是喝农药自杀。虽然抢救成功,但生命只剩下一个月的期限。

妈妈当时就崩溃了,悔不当初:“我干吗要说她啊!没考好就没考好吧......”

是啊,一次考不好就不好吧,输了一次成绩,并不能代表输了人生。

为什么要如此苛责呢?

然而,现在再后悔都晚了。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有多少焦虑,孩子就会有多大的心理压力。

年9月7日,香港教育局新任副局长蔡若莲的长子潘匡仁,从40多层的家中跳下,不幸身亡。

这位出身书香世家,毕业于海外名校的孩子,因为在一场单车比赛中受伤,无法继续参赛,不能为家族争光,患了抑郁症。

优秀教育者的后代,以自毁的方式表达“输不起”的绝望,多么令人唏嘘,这难道不是对中国式焦虑最大的讽刺吗?

而这并不是个例,北京大学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哪怕考上大学后,跳楼、卧轨、跳河的惨剧也是接二连三发生。

这里的每一个数据都足以让我们心惊胆战。

它让我们知道,中国式父母焦虑,对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家长的用力过猛,可能废掉孩子光明灿烂的一生。

很喜欢白岩松说的一句话:不要教孩子如何赢,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的输。

是啊,社会本就那么多压力,为什么还要给孩子额外的负担呢?

其实,中国父母最大的赢,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输。

父母放下焦虑,孩子才能走的更远

教育到最后,拼的都是父母。只有父母先放下无处安放的焦虑,才能成就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因为在未知的面前,焦虑只能增加痛苦和烦恼,让大人和孩子都疲于奔命,痛苦不堪。

殊不知,家长的认知,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靶子,连靶子都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呢?”

孩子就像植物。

有的是小草,看着矮小却生命里顽强;有的是大树,枝繁叶茂,还能做栋梁;有的会开美丽的花,果子却酸涩;有的其貌不扬,却能结可口的果子……

未必都能绽放鲜花,却各有特点。

央视新闻曾点赞的9岁男孩麻文博,在爸爸眼里,一直是个“学渣”。

可在火灾来临时,这个学渣儿子提醒邻居逃生,拦车报警,却救了一栋楼的人。

每个孩子,都一定有着闪光的一面。而优秀,也从来不止成绩这一个标准。

孩子如一张白纸,可当你翻过来时,背面却写满了故事和梦想,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改变世界的“创造力”、还有正在滋生的“幸福力”,这才是属于他们自身的力量,能扎根的力量。

一个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孩子,难道不是他们来到这世上时我们最纯朴的愿望吗?

这个时代的孩子,已经要承受了太多太多,爱孩子没有错,可别让焦虑压垮我们的孩子。

所有,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不要急,放轻松!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马拉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放下焦虑,稍安勿躁,静待花开。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雨露中,肆意生长,温暖而健康。

文章精选

围观

好书推荐——让婴儿优美地动起来

热文

孩子成长是有规律的,10岁之前不要让他学这三件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jbby/119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