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医院治未病科7月31日全新启航!
医院治未病科依托医院设立,位于医院门诊10楼,占地面积多平方米,是湖南省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集预防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科室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咨询、中医传统干预”等方式,运用中医经络检测、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四诊合参辨证等方法,融合现代医学体检技术进行中西医结合体检,两者交融、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的目的,真正体现“治未病”理念,针对各种肿瘤、高血压、糖尿病、乳腺增生、失眠、亚健康等疾病,提前进行中医健康干预,往往能达到更好的疗效。科室应用富具中医特色的九种体质辨识体系,建立相应的中医传统特色外治室,实施辨体施养、辨体施膳、辨体施治的体质干预,并提供膳食指导、花茶养生、美容养颜、中药内服、冬季膏方、针刺艾灸、耳穴敷贴、刮痧拔罐等中医药服务内容,对健康、亚健康人群进行健康评估及干预,实现“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的。
何谓治未病
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治未病理念,然治未病思想离不开扶阳,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阳气若足千年寿”,阳气对人体至关重要。《黄帝内经》中《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者,卫外而为固”,只有扶阳才能使人体脏腑功能强盛,精、气、血、津液才能旺盛,人体抗病能力才能强盛,邪气才不可干。华佗《中藏经》:“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阴易常损,阳宜常益,顺阳者生,顺阴者死”张景岳《传忠录·辩丹溪》:“人得天地之气以生,而有生之气即阳气。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而况乎无阳乎,故阳惟畏其衰,阴惟畏其盛,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所以,天地万物之生长、衰退、死亡,无不由阳所主宰。
天之阳——太阳,地之阳——艾草,《扁鹊心书》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灼艾便是艾灸,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本科室结合扶阳理论,以艾灸为媒介,自创扶阳灸养生系列特色外治法,其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之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预防保健、养生美容、延年益寿的作用。
扶阳灸系列
重点推荐:火龙灸
李氏刮痧
刮痧疗法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它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的皮部理论和全息理论为基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痧胀玉衡》:脏腑之痧药之,气血之痧放之,经络之痧刮之。借助虎符铜砭对体表皮肤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方法,使皮肤表面呈瘀点、瘀斑状态,对体表脉络进行良性刺激,通过细胞间的挤压,促进人体的一气周流,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散结,养生治病之功效。广泛用于内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砭法治疗的疾病部分效果展示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中老年疾病,表现为在生理退行性变化过程中,因某些创伤及劳损因素,使颈椎逐渐发生一系列解剖病理变化,从而引起颈神经根椎体周围软组织、颈脊髓受刺激或压迫,出现以颈项、部及上肢疼痛或麻痛等症状。
刮痧部位:先从颈后发际至大椎穴,接着从风池至肩井穴。刮颈部侧面,从耳后乳突部位至锁骨,刮时略向对侧扬头不要往下牵扯皮肤。重点在风池、风府、大椎、肩中、肩井,肩贞、天宗。
腰椎间盘突出:简称“腰突”,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或受外伤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的综合征。患者表现为腰背痛及坐骨神紙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疼痛会因咳嗽、排便而加重。
刮痧部位:开督脉,膀胱经。重点肾俞、八髎、环跳部位,沿足太阳膀胱经走形,自上而下经委中穴刮拭至承山穴,重点加强承山、委中穴的刮拭。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
刮痧部位:1、推天门,拨千斤,开督脉、开四井。2、重点肝俞、章门、期门。
推拿
推拿,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和力道,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延长寿命的疗效。可用于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内科、妇科、儿科疾病,神经损伤及老年病等百余种常见病。
足浴
足浴可以促进人体脚部血液循环,达到改善脚部经络,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中医认为,人有四根:鼻、乳、耳、足。足乃精气之根。古人将人之脚喻为树之根,所谓“树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早在周代就有关于中药足浴的文献记载。足浴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黄帝内经》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即足部是三阴经的起点,三阳经的终点。现代医学认为,“足乃六经之根,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此外,阴跷、阳跷、阴维、阳维皆起于足部,冲脉也有分支至足部,以加强与全身组织、器官的联系。足掌有多穴位,67个反射区,通过足浴,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改善内脏产生的病理变化,提高机体自我防御和免疫力。人体经络中主宰人体先天和后天之本的脾肾两经起于足,这些经络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用中药泡脚能通过足部反射区特别是“大脑、小脑脑干、额窦、腹腔肾经丛及双足失眠点”等的加强刺激,促进脚部血液循环,降低局部肌张力,消除疲劳,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调节脏腑。中药足浴通过温热和机械作用,刺激足部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改善新陈代谢,使植物神经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同时,药液借助于温热作用、物理刺激、黏膜吸收、经络传导等途径,使药物离子迅速进入血液中,并随血液循环快速输布到全身,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可应用:高血压、失眠、肾病以及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治疗。科室制作特色足浴方如:醍醐灌顶方,安神定志方,身轻如燕方,冰清玉洁方,舒经活络方等,针对不同人群辩证施方。
针刺
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针刺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和患者欢迎。根据传统理论,针刺疗法的目的就在于使阴阳两气保持平衡,从而促进气脉通畅。其方法是将针刺进体内纵横交叉的主要经络上的若干穴位内。广泛用于内外妇儿方面疾病的治疗。
拔火罐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拔罐作用于体表皮肤,通过脏腑、经络、气血等的整体作用从而起到调整某些脏腑的功能、扶正祛邪、平衡阴阳、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可用于:常风寒湿痹、肩周炎、腰背肩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伤风感冒、软组织闪挫扭伤、头痛、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便秘、痛经及急、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
药膳
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人参炖鸡
1
山药排骨汤
2
膏方
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蜂蜜、糖或木糖醇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在现代社会中膏方一般分为2种,一是以是增强体质为目的滋补类膏方,包括膏滋成药,可自行或在医生指导下在直接购买;以及中医针对具体的人,通过望闻问切,根据个体的阴阳气血情况,依法熬制而成的药膏。后者虽然制作较为烦琐,但由于体现了中医因人因时因地治宜的原则,因而其疗效远高于前者。二是以治愈病痛为目的的治疗性膏方,通过对病人及病痛详细诊察,通过辨证论治而处方用膏。膏方可用于慢性疾病、女性人群、疾病康复期、亚健康人群、皮肤病、老年人及儿童等。
为庆祝科室乔迁之喜,回馈广大中医粉,即日起,三天内凡转发并集到一定数量,并于7月31日当天到科室现场登记预约前名者,可免费体验扶阳灸、刮痧等不同中医特色外治法。
具体情况如下:
集满58个,免费特色三伏贴一次。
集满68个,可体验拔火罐一次。
集满86个,免费体验扶阳灸一次。
集满个,免费体验蒋氏推拿一次。
集满个,免费体验李氏刮痧养护1小时。
供稿:治未病科
微编:张孟芳
审核:曾丽
终审:邓纲
往期精彩内容
三伏贴,你不热吗?
科普
吃货们注意了,虫子最喜欢和这些美食为伴
“因为关怀所以美好”系列报道(一)
优质服务暖人心医生护士齐点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jbby/10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