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虑
外伤后过激行为可能是脑外伤患者外伤后遗忘期间最显著的行为变化。Deny-Broun()首先提出过激行为可能是脑外伤后常见的后遗症。过激行为最典型的例子是RanchoLosAmigos功能分级Ⅳ级的患者,这些患者处于“意识模糊过激行为”状态,此时患者活动增强,但是处理新信息或者对周围事件做出反应的能力下降。由于对过激行为缺乏统一、明确的定义,不同研究认为过激行为的发病率从11%,33%到超过50%不等。年,Sandd和Mysiw把外伤后焦虑归类为谵妄的一种亚型,此阶段患者常表现为存在脑外伤患者特有的外伤后遗忘以及静坐不能、攻击行为和情绪不稳等过分行为。该定义与焦虑行为量表以及脑外伤康复资深物理治疗师的共识基本一致,其中焦虑行为量表是一项具有较高信、效度的,主要用来评估创伤后遗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临床上处理焦虑患者时首先需要在制定治疗策略前进行全面检查,并着重强调引起异常行为表现的其他疾病或神经病学方面的诱因。例如,没有经过恰当镇痛治疗的骨折、周围神经损伤,皮肤损伤、J/G管置管处及气管切开部位,都可能成为潜在的伤害性刺激使昏迷、意识模糊患者存在过激行为表现。另外,因为研究表明认知改善往往先于过激行为出现、而认知功能下降常导致过激行为程度加重,因此应该考虑所有可能导致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下降的病理情况。同样,还应该回顾分析所有的药物治疗,以明确是否存在药物中毒情况或其他副作用。
焦虑行为的治疗策略包括一对一监督、行为修正、身体约束、环境改造以及药物治疗。随着康复疗程变短,迅速消除过激行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样才不至于对其他治疗目标造成不利影响。正因为如此,药物治疗在脑外伤患者过激行为的综合治疗中也受到更多重视。
有六项已经发表的随机临床试验对脑外伤后过激行为攻击性行为的药物治疗进行了研究。其中的四项研究了β受体阻滞药的作用,另外两项分别研究了苯哌啶醋酸甲酯和金刚烷胺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药是最有效的,但是这些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不局限于脑外伤患者。苯哌啶醋酸甲酯的研究主要的观察指标是已从创伤后遗忘中恢复的脑外伤患者过激行为的治疗,即攻击性;而金刚烷胺的研究实际观察的行为结果,并不真正地适用于外伤后过激行为的评估。
关于外伤后过激行为药物治疗有效性研究的主要形式还是病例报道或使用AB设计的病例组研究,而很少采用ABA方式设计;此外,这些研究还缺少一个可靠的结果评估方法。同时,这些研究未能考虑药物治疗对患者转归的影响。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已有证据表明脑卒中人群在急性期使用镇静药等药物,对其认知在康复过程中的恢复确实有负面影响。
用于治疗外伤后过激行为的常用药物见表19-4。
表19-4治疗外伤后过激行为常用药物的分类
地西泮
抗惊厥药
抗抑郁药
抗精神病药
丁螺环酮
金刚烷胺
β受体阻滞药
锂剂
美国物理医学和康复学会脑损伤专业组年的调查显示,最常用于减少外伤后过激行为严重程度的五种主要药物是卡马西平、三环类抗抑郁药、曲唑酮、金刚烷胺和β受体阻滞药。有文献认为,在极其严重的过激行为发作时,短效苯二氮卓类或非典划抗精神病药对其发作有终止作用。
有资料表明,从昏迷中苏醒后,患者认知的改善比过激行为改善出现得早。这与临床所观察到的相符:治疗过激行为的方法若同时阻碍认知功能恢复.则可能过激行为持续时间延长甚至使其恶化。因此,外伤后过激治疗的理想药物治疗程序中要同时包括过激严重程度和认知功能客观监测和评估。已经证实过激行为评定量表可以评估过激行为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相关的导致具有攻击性、去抑制和不稳定性的行为因素。抗过激行为药物治疗过程中用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检测的方法有两种,包括先前提到的Gavelston定向力和遗忘试验(GOAT)和定向力监测系统。在康复环境中定向力监测系统确实比GOAT具有更明显优势,因为它对某些并发症的识别更为敏感,比如药物副作用、感染和脑积水等。相反,GOAT的简洁性使它更适于在急性期使用。
总而言之,可以使用多种药物来治疗创伤后过激行为,但药物的有效性和适应证在很大程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明确。理想的药物治疗应当:
①镇静作用而能有效控制行为;
②进或至少不延迟或不干扰认知恢复;
③作用较小。鉴于原发和继发脑损伤机制、损伤严重性、先前健康壮况的多样性以及外伤后过激行为临床表现千差万别,一种药物不可能对所有的或大部分患者的过激行为治疗都有效。
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与脑外伤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包括节律异常、缺血性改变、心脏挫伤、低血压和高血压。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且与严重脑外伤最具直接关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事实上,15%~33%的急性脑外伤幸存者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最常见于脑干或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尽管心动过速、发热和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体征,不同患者可以见到各种类型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表19-5)。
表19-5脑外伤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常见表现
衄压稳定或波动明显的高血压
低到高度的不同程度发热
心动过速
瞳孔扩大
出汗
肌张力异常或伸肌体位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诊断是一种排除性诊断(表19-6)。
表19-6脑外伤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鉴别诊断
感染/脓毒症
抗精神病药的恶性综合征
脊髓损伤继发的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恶性体温过高
嗜铬细胞瘤
甲状腺危象
震颤性谵妄
致死性紧张症
血清素综合征
对于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需要考虑引起高血压的其他继发性原因,如颅内压增高、脑积水以及甾体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应用。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存在与继发性心肌损伤、颅内出血、横纹肌溶解等的发病率有一定关系。高血压和其他临床情况的不稳定会直接阻碍大多数康复训练的介入与开展。因此,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脑外伤患者可能住院康复时间更长,创伤后遗忘持续时间更长,而格拉斯哥结果量表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测评分更低。
此外,虽然在康复机构急性脑外伤幸存者中发现有15%-28%的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但估计其总的发生率为10%~15%,并且其发生率在出院后可以迅速减低至3%。Labi和Horn回顾性研究了74例既往无高血压、第一次脑外伤后康复出院的病人,其中仅有11例(15%)在住院期间出现高血压,5例(7%)出院时仍需服用降压药物,其中3人在出院后1个月停止或减少服药,2例失访。用于阶段性控制血压的药物可以选择β受体阻滞药或α受体阻滞药。而对于严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解痉药如丹曲林,镇痛药如阿片制剂以及多巴胺激动药或拮抗药可以有效改善这些症状。
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外伤患者出现低血压常与长期卧床或药物副作用、容量不足或神经内分泌异常有关。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最常见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尤其是利尿药、α受体阻滞药和血管扩张药等。
脑外伤恢复早期通常伴有心电图异常。严重脑外伤后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从急性人院治疗阶段的80%到住院康复的20%不等。神经外科文献中描述较多提示存在心肌缺血的ECG表现包括Q-T间期延长,T波倒置和ST段抬高。实验室医学和尸解证实了心肌损伤的存在,如CK-MB可能在损伤后至少持续升高3d。尸体解剖的组织学证据也证实脑外伤后存在心肌损伤。在没有直接心脏外伤发生时,心肌损害可能主要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大量儿茶酚胺释放所致的。
尽管尚未对脑外伤后心脏节律异常的发生率进行研究,但我们仍认为节律异常并不常见。见诸病案报告的节律异常包括威胁生命的扭转性室速,伴发的交替脉和U波改变、短暂的心脏传导阻滞(从P-R问期延长变化到伴室性逸搏心律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外伤患者最常见的心电图变化是不典型ST段和T波改变。考虑到脑外伤患者存在潜在的心肌损害隐患,康复人院时对其进行EKG检查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筛查和心肺功能评估的重要辅助检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rcbj/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