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人问:瑜伽练习的频率是不是越高越好?
尤其是刚入门的练习者会有这样的疑问,出于对瑜伽的喜好和心理上的新鲜感,认为练的越多越好,能够获得更快的进步,更好地解锁高难的体位法。
对于刚入门的练习者,身体需要一定的练习频率去适应,不能加以强迫练习。
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认知,加上心理上的过多的贪恋引起放弃练习瑜伽。
研究人员发现:保持每周规律的练习瑜伽,在每周至少做三到四次瑜伽,每次一个小时,可以缓解疲劳,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感,缓解焦虑,抑郁…
获得内在精神能量的提升的同时,帮助建立自信,提高人格魅力。
保证规律的练习内容,这是因为肌肉也是有记忆功能的。
同样的练习频率和练习内容,更容易产生条件反射,形成肌肉的长期记忆,有效的巩固前期的练习内容,有利于提升。
瑜伽通过放松和拉伸结缔组织和肌肉,逐渐增加灵活性,还可以通过增加力量和稳定性来改善人体的平衡能力。
练瑜伽
每一次吸气,肌肉跟随着气息伸展
每一次呼气,骨骼跟随着气息归位
让呼吸如同小溪流水一般
滋润身体
让喜悦感油然而生
我们会不自觉地爱上自己的身体…
脚的结构其实很复杂……
脚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对应的
脚的功能依赖于张力和柔韧两者的配合。找到稳定和放松之间的平衡。足弓的张力给我们走路和跑步时的速度和力量。足弓也是“避震器”。但是,如果足弓太紧张,会带来不稳定性。想象一下网球拍,如果线拉的太紧,球拍表面太紧,会失去弹性和力量。
脚不平衡有什么后果?
当脚不平衡,稳定性和灵活性不协调,会导致身体其他部位的问题。在解剖学里,脚和腰椎的健康联系紧密,平的、塌陷的足弓会导致腰椎曲度过大。相反的,足弓过度紧张会导致足弓软组织炎症——足底筋膜炎。
了解稳定脚的肌肉
我们脚的结构,特别是骨头那么紧凑,没有空间存在大块的肌肉。相反的,大部分控制脚的肌肉在小腿上,小腿和脚通过肌腱连接。为了改善脚的运动,我们需要把觉知带到小腿,去启动对应的肌肉。
特别是腓骨长肌,在稳定脚的功能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条长的肌肉从小腿外侧延伸到脚踝外侧。从脚踝外侧,肌腱延伸到脚底,连接到足弓内侧的两个地方。腓骨长肌帮助稳定横弓,上提外纵弓和内纵弓。如果专注、平衡地去上提足弓,可以让腿从根基开始稳定,特别是在单腿平衡的体式中。
4个简单体式激活小腿,上提足弓
1.雷电坐(变体)
坐在脚跟上,膝盖打开,大脚趾相触,脚跟稍微分开。右脚背放在左足弓上,右膝盖会比左膝盖往后一点。让膝盖并拢,慢慢坐在脚跟上,右脚背压向左足弓。这个部位感觉很敏感。保持8-10次呼吸,慢慢加长时间。然后逐渐放松,身体往前倾,从体式出来。换边重复。
2.四脚板凳式(配合砖块)
来到四脚板凳式,砖放平,平行垫子,在脚踝之间。双脚和膝盖与髋同宽。在这里,双脚内侧和外侧均等下压。小腿外侧和脚踝开始夹向砖块。你会感受到小腿外侧开始启动。不要让小脚趾外侧离地或者脚跟向内卷。做几次猫式和牛式的伸展,保持双脚和小腿夹砖的力量。
3.树式(变体)
单腿站立可以锻炼腿的稳定性,垫个砖块可以加大难度。站在砖块上,来到树式,脚趾要向上展开。重量均等分配在脚底:大脚趾球、小脚趾球、脚跟内侧和外侧。脚踝外侧向内收,激活腓骨长肌,提起足弓外侧和内侧。整个脚和小腿会被激活。从每侧保持6-8次呼吸开始,以后慢慢延长时间。换边重复。
4.战士二式
后面的大腿稍微向内旋转。这会加深前腿的向外旋转。专注前面的脚:小脚趾外侧压实,足弓内侧上提。然后大脚趾球下压,小腿垂直地面。保持足弓内侧上提,脚踝外侧向内,启动腓骨长肌,感受足弓外侧上提。大脚趾和小脚趾边缘要启动、平衡。交叉脚的后侧:重量均等分配在脚跟内侧和外侧。保持4-5次呼吸,换边重复。根基,从足弓上提开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o.com/jbzz/11534.html